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全球觀察 > 正文

程國平:全球網絡反恐格局中的中國力量(4)

4.完善國際社會網絡反恐的“網絡監管機制”

在恐怖分子的人員招募、恐怖活動的資金籌集、具體行動的組織策劃和恐怖分子的技能培訓等都已經實現網絡化的當下,網絡反恐工作還需要在網絡監管方面做足功課。2016 年 4 月,習近平主席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模擬場景互動討論會,就打擊核恐怖主義提出四點主張,其中包括“應對手段要新,著力加強網絡反恐,堅決打擊利用新媒體等渠道策劃和煽動恐怖活動,還要加強金融監管”。

在網絡恐怖主義思想傳播方面,恐怖組織除了通過網站、論壇、網絡社區等形式招募納新,還利用社交媒體開放領域私密空間的特征,屏蔽反恐部門的監控。有證據顯示,“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組織都通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平臺大力度招募恐怖分子。更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網絡與社交媒體進行煽動蠱惑是恐怖組織的慣用伎倆。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內容網絡傳播帶來的影響,需要網絡平臺積極配合。

恐怖主義組織通過網絡融資斂財,給網絡金融監管帶來挑戰。在網絡融資方面,恐怖組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在網站發布籌資廣告,通過電子支付系統接受在線捐贈,利用“深網”或“暗網”進行地下交易,通過電子貿易及合法經營等洗錢。為了逃避監管,恐怖組織也“不斷努力”。例如,與“伊斯蘭國”組織有關的“電子地平線基金會”負 責傳授復雜的網絡技術課程,包括如何使用VPN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并逃避監視等相關知識。

在 2018 年 6 月舉辦的聯合國大會反恐戰略評估會議期間,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以及法國、秘魯、尼日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舉行了“打擊恐怖組織融資:確定挑戰、監督并打擊資助恐怖組織和個人”主題會議,就確定、調查、切斷、監控用于恐怖行為的資金流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新技術在資助恐怖主義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強國際合作、打擊恐怖組織融資等問題進行討論。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主任尤里·費多托夫表示,恐怖主義融資往往涉及復雜的籌資渠道和網絡,并具有強大的跨國性質,這使這些渠道很難被追查和打擊。聯合國反恐執行局負責人米歇爾也表示,目前各國仍缺乏全面的執法能力,對涉及恐怖主義的融資行為進行審判和定罪。

因此,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的網絡監管,必須加強金融情報部門、執法機構和情報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需要重視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需要科技公司積極配合政府實施網絡反恐行動。實際上,互聯網公司和社交媒體平臺已經與政府、執法機構和公民社會團體合作,共同應對網絡恐怖主義。

四、塑造防范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輿論環境

網絡恐怖主義作為復雜的國際問題,除了需要國際社會和各國情報、安全部門提前預防、堅決打擊之外,還必須做好對公眾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應對恐怖主義危機常識的普及工作。網絡反恐雖然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任務,但是從網絡反恐輿論場的各方態度可以看出,恐怖主義不得人心,國際社會也表達了團結一致共同反恐的意愿和決心。

1.爭取國際社會網絡反恐合作的輿論認同

各國在對“網絡恐怖主義活動成為全球公害”的問題上,已經達成共識。中國提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擔當,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第2344號決議,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反映了國際社會的共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強調,各國應該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絡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2020 年 9 月,中國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呼吁“各方應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對話與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些都體現出中國愿同各國一道,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各方應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

雖然中國的網絡反恐理念和反恐工作和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但是,西方媒體對發生在中國發生的恐怖活動和中國反恐維穩工作的報道,仍然帶有主觀偏見,甚至歪曲事實,嚴重損害中國國家形象。對此,我們要把爭取國際輿論認同作為網絡反恐工作輿論宣傳的重要目標,加強主動、正面的信息傳播,傳遞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的真實、準確、權威信息,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的真實情況和最新進展,有效化解境外媒體針對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相關的惡意信息傳播,爭取得到國際社會對我國網絡反恐工作的輿論認同。

2.加強媒體輿論引導形成網絡反恐戰略威懾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全球性焦慮,被恐怖組織視為宣傳恐怖思想、招募成員和煽動暴力的絕佳機會。恐怖分子通過網絡宣傳新冠病毒是“安拉的士兵”,疫情是上帝對敵人進行的報復,將恐怖組織的思想與疾病的傳播相聯系,制造輿論熱點。聯合國安理會反恐怖主義委員會2020 年 6 月發布的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恐怖主義、反恐及反暴力極端主義的影響》顯示,當前,恐怖組織正在利用疫情發動“宣傳戰”,煽動族群仇恨,制造思想混亂,伺機發動恐怖襲擊。

網絡反恐是綜合的較量,是一場持久的國際博弈和人民戰爭,包括網絡反恐主體自身體制、機制及各方面關系的考驗和改進,對外戰略、智慧勇氣和政治意愿都應該成為其必然內涵。然而,網絡已經成為恐怖分子宣傳恐怖思想、制造散播恐怖氣氛的重要平臺,只有切斷恐怖思想的產生條件、傳播渠道,才能讓恐怖主義無法通過網絡傳播。正如《恐怖主義溯源》一書描述:“只有當恐怖主義的仇恨與蠱惑宣傳失效,民眾不認可自殺性攻擊和各種爆炸襲擊的合理合法性時,恐怖主義才會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持久的和平才會到來。”在網絡已經成為全球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當下,還需要加上通過輿論引導形成網絡反恐的戰略威懾,以輿論的力量消除恐怖主義的囂張氣焰。

融媒體時代,國際網絡反恐行動的輿論宣傳斗爭,更加激烈和復雜。善用媒體的力量傳播網絡反恐的正能量,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牢牢抓住主流媒體輿論導向,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特別是要發揮專業媒體的功能,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著力宣傳國家總體國家安全觀等網絡反恐的國家方略,講好中國網絡反恐故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戰略威懾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實力、使用實力的決心、讓對手知道。其中,“讓對手知道”主要依靠輿論宣傳達成。

因此,要切實發揮網絡輿論宣傳的主陣地作用,不斷強化引導意識和“占位”意識,塑造國際網絡反恐的有利態勢。通過新技術手段快速鑒別并封堵各類恐怖主義信息的網絡傳播,并依法追根溯源恐怖主義信息的網絡傳播,傳遞我國網絡反恐的決心、信心和實力,營造嚴打、嚴懲、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的高壓態勢,對恐怖分子形成強有力的心理震懾。

此外,塑造網絡反恐法治建設的輿論環境也至關重要。網絡反恐的輿論引導,可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為基礎,進一步推動和加強網絡反恐法治保障體系建設,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堅決打擊各種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增強全社會打擊和防范恐怖主義的信心和決心。

3.加大網絡反恐教育力度提升民眾反恐意識

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當前面臨的迫切任務和挑戰,各國需要提高應對網絡恐怖主義的能力,其中也包括提升民眾網絡反恐意識。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9.4 億,相當于全球網民的 1/5。可以說,在國際社會反恐的這場持久戰中,網民是網絡反恐的重要力量,爭取得到網民的支持,就是對網絡反恐工作的重大保障。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和增強網絡反恐意識,是保障網絡反恐工作的重要前提。相關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宣傳教育活動,在官網提醒民眾怎樣增強反恐意識,告知群眾怎樣保護自己,協助保護國家安全,并通過各種媒體的協力宣傳,使網絡反恐意識深入人心。美國國土安全部曾推出名為“發現可疑,立即報告”的全民安保運動,目的就是提升美國民眾對恐怖主義行為和與恐怖主義相關的犯罪活動的防范意識。我國在國家安全宣傳日和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舉辦各種活動,也是提升網民反恐意識的重要舉措。

全社會要加大網絡反恐教育宣傳力度,著力推進網絡反恐教育制度化、常態化,確保網絡反恐宣傳教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而且,還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逐步建立“專群結合、全民參與”的全社會反恐、防恐常態化工作機制,鞏固網絡反恐的人民防線,把恐怖分子“淹沒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

(本文刊登于《中國信息安全》雜志2021年第1期)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網絡反恐   網絡恐怖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