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握好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關系,善于把方針政策的原則性和對策舉措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既站穩政治立場、堅守政治底線,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重工作方式方法。”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統一戰線發展的內在規律,為新時代統戰工作把握好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關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堅守原則性,確保統戰工作正確方向。統戰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強,必須堅持原則、守住底線。這些原則主要包括如下內容。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統一戰線的根本原則。只有堅持這一原則,才能確保統戰工作不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避免被錯誤思潮或不良勢力所干擾。二是維護根本利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是統戰工作的重要原則。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引導統一戰線成員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和民族觀,堅定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三是遵循政策法規。統一戰線工作要嚴格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的統戰政策,確保統戰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保障統一戰線成員的合法權益,規范各類統戰行為。
注重靈活性,科學精準施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戰工作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講求很強的工作藝術。統戰工作是黨的特殊群眾工作,要有特殊的方式方法。在堅守原則性的基礎上,要講究靈活性。靈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統一戰線成員來自不同的黨派、民族、階層、群體等,具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統戰工作要尊重這些差異,包容多樣,通過平等對話、溝通協商,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二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統戰工作一般不能立竿見影,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處理好“有和無”“快和慢”“虛和實”的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統戰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根據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特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統戰工作的渠道和空間,提高統戰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因勢利導解決問題。在統戰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應根據具體情況,因勢利導,靈活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對于一些涉及統一戰線成員切身利益的問題,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給予關心和幫助,維護統一戰線的團結穩定。
統戰工作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在制定和實行政策的過程中,必須把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這是我們黨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經驗,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藝術。統一戰線涉及領域廣泛,敏感問題、復雜問題眾多。一方面,要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事關道路、制度、旗幟、方向等大是大非問題上要始終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另一方面,統戰工作的策略性、藝術性也很強,必須審時度勢、靈活施策,體現團結性、掌握藝術性,善于求同存異,學會做好統戰工作的真功夫。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增強政治定力。統戰干部需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統戰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部署、政策制定都必須以維護黨的領導為前提。對于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危害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危害國家制度和法治、損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反對,敢于斗爭,這是政治底線,不能動搖。二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施策。各地區各部門統戰工作情況不盡相同,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工作重點自然也不同。我們要把黨中央的原則性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舉措。對統戰工作中涉及的復雜敏感問題,既要善于用政治眼光、從全局高度分析處理問題,也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制宜、科學精準施策,分辨哪些是必須堅持的重大政治原則,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多元多樣觀念。三是在原則框架內講靈活。靈活性必須在原則性的框架內發揮作用,不能突破原則底線。任何靈活的舉措都要以不損害原則為前提,確保統戰工作既充滿活力又不偏離方向。同時,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宣傳和貫徹原則,使統戰對象更易于接受和認同,推動統戰工作目標的實現。四是注重溝通協商和求同存異。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平等、真誠的溝通協商,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利益訴求,尋求最大公約數,凝聚廣泛共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五是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做統戰工作。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線上統戰活動,包括網絡協商、線上培訓等。在宣傳統戰政策方面,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多樣化形式,如短視頻、動漫等,使政策解讀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統戰對象接受。同時,在組織統戰活動時,要根據不同的主題和對象,靈活安排活動形式,增強統戰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促進統戰“五大關系”和諧。《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明確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積極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五大關系”能否保持長期和諧,需要把握好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統一,從而更好地團結和凝聚各方力量。
在政黨關系方面,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中,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確保我國多黨合作制度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和民主黨派的特點,靈活開展各種協商議政、民主監督活動,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在民族關系方面,既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又根據不同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扶持政策和發展措施,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進一步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在宗教關系方面,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堅定維護國家的政治安全。同時,尊重群眾的宗教自由,加強對宗教活動和信教群眾的引導,使他們成為愛國愛鄉的重要力量。在階層關系方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不斷涌現。原則性就是引導他們堅持公平正義、愛國敬業、誠實守信、遵守法律,成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可靠力量,為社會多作貢獻。同時靈活運用融入式、滴灌式、滲透式等理論教育形式,廣泛開展國情考察、實地調研、社會服務等活動,提升統戰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民營經濟人士,要關注他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市場準入、融資困難等問題,通過靈活的政策支持和溝通機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引導他們遵守法律法規,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海內外同胞關系方面,必須堅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的行為都必須堅決抵制。同時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工作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包容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