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每日推薦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共繪“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幸福圖景

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6月在寧夏考察時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點贊“銀川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銀川市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建設為牽引,以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為著力點,推動黨建引領、發展賦能、民族交融、文化浸潤、治理創新“五力協同”,繪就“多民族社區居民親如一家”幸福圖景。

強化黨建“引領力”。實施理論鑄魂、組織延伸、黨員先鋒三大工程,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基層治理全過程、各領域。一是實施理論鑄魂工程。嚴格落實“第一議題”、集體學習、“三會一課”等制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筑牢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推動“小寧大講堂”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組建200余個“石榴籽”宣講團,廣泛開展“百場萬人”大宣講,各民族“四個與共”(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實施組織延伸工程。縱向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鏈條,將黨的組織和工作從街道、社區向小區、樓棟等治理末梢延伸;橫向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聯合黨委”,將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等各類資源力量聯接起來定期議事會商,共商基層治理、共同服務群眾。全市5743個基層黨組織在疫情防控、地震防災等重要時刻,開展聯防聯控、轉移安置等服務,切實將黨的溫暖送到居民群眾身邊。三是實施黨員先鋒工程。注重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建立“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和導師幫帶制。加強黨員分類教育管理,動員直管黨員擔任樓棟長、單元長,推動在職黨員認領崗位、服務群眾,廣泛開展“立足崗位做貢獻”“走進生活做貢獻”活動,帶動各族群眾共建共治幸福和諧家園。

提升發展“推動力”。大力實施“五八強首府”戰略,以改革發展促共富、惠民生、優服務,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一是聚力促共富。堅持把共同富裕的發力點放在大抓產業上,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商貿物流、文化旅游、醫療康養、節慶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以高質量產業帶動“家門口”充分就業,促進城鄉居民穩步增收。2024年全市人均GDP超10萬元大關。二是聚力惠民生。將75%以上的財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實施50件民生“十心”實事,三年累計投入74.77億元,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切的教育均衡、看病就醫、環境改善等“急難愁盼”問題,1058個老舊小區實現從“老破小”到“新美優”的轉變,“教育在銀川”“醫療在銀川”“居住在銀川”成為城市亮眼名片。三是聚力優服務。以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和完整社區試點建設為契機,持續打造一站式、多業態、體驗式“15分鐘便民生活圈”,七子連湖等一批社區通過政社聯動,搭建起托育康養、“助農集市”等平臺。全面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社區綜合窗口改革,開展延時錯時辦理和“周末不打烊”服務,切實將社區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

匯聚交融“向心力”。圍繞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持續深化政策促融、空間互融、情感相融工作,推動各族群眾大融居、共發展、心相印。一是完善政策促融。制定出臺銀川市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市實施意見,將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寫入部門(單位)“三定”職責。在學校、社區、旅游景點等區域,搭建“紅石榴”青少年交流、“山海情”雙向就業、“中華情”旅游促融平臺,打造賀蘭山東麓旅游促進“三交”示范帶,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二是推動空間互融。在生態移民、拆遷安置、美麗鄉村建設中新建集中居住區,插花式安置27.4萬名政策性移民和自主遷徙移民,引導各族群眾互嵌式居住。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托育服務、健康服務、文化休閑服務,為各族群眾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圍繞商圈、樓宇、場館、景區等區域,打造塞上紅石榴驛站、同心圓會客廳、籽籽連心長廊、民族團結主題廣場等特色空間,推動各族群眾在互動交往中從“陌鄰”變“睦鄰”。三是增進情感相融。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百家宴”“鄰里節”等聯誼活動,在農村、社區開辦老年大學、青年夜校、紅領巾課堂,開設舞蹈、書法、剪紙等公益課程,讓各族群眾“走出來”“動起來”“樂起來”。把居民中的“五老”、維修工等能人組織起來,成立“抱抱團”“福媽媽”“紅娘工作室”等1500余支鄰里互助隊,廣泛開展結親互助、愛心修理等公益服務,讓社區居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近五年全市7.3萬對不同民族新人喜結良緣,各民族親如一家的氛圍日益濃厚。

增強文化“浸潤力”。聚焦文化互嵌,強化精神涵養、文化潤心、文明育人,推動各族群眾團結融合、聚為一體。一是以偉大精神涵養。用好宋澄村等紅色資源,開展“今昔對比感黨恩、知史永遠跟黨走”等系列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感悟革命精神、賡續紅色基因。廣泛宣傳宣講“閩寧協作”“屯墾戍邊”蘊含的“四個與共”共同體理念,有形有感有效講好“山海情深”“草方格”等民族大團結故事,讓“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為各族群眾強烈的思想共識。創新實施“互聯網+鑄牢”行動,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寧夏故事、銀川故事。二是以傳統文化潤心。廣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基層、“書香銀川銀川書香”全民閱讀等活動,持續舉辦黃河非遺文創展、湖城之夏廣場文化季等各類文藝演出,在景區、學校、公交站、商場等場所精心設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推動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創作出《山海情》《閩寧鎮》等文藝精品和《阿娜河畔》等文學作品,以文化浸潤促進文化認同。三是以文明新風育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孝老愛親、鄰里互助、誠信守約的傳統美德,選樹“中國好人”“新時代好少年”等模范38名,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等活動4.8萬余場次。充分發揮社區“鄰里之星”“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作用,引導各族群眾建和諧“小家”,暖社區“大家”。

夯實治理“保障力”。統籌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社會化、法治化、信息化,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一是加強精細化治理。按照每個網格覆蓋300~500戶居民標準,將303個社區“大片區”管理變為4121個網格“小單元”治理,統一賦碼編號,常態化開展網格政務服務代辦、政策咨詢、就業推介等服務項目。突出社區居民多元化需求,將社區分為老人兒童較多、幫扶對象較多、涉農、工礦企業、商圈等大類,建立基本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服務和便民利民服務3個清單,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二是加強社會化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機制,搭建“老王說和室”“石榴籽調解室”等一批群眾議事協商平臺,引導居民圍繞私搭亂建、寵物擾民等身邊事共同商議、制定公約,讓“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辦”。發揮“五社聯動”機制作用,推動業委會、物管會、治保會等有效參與基層治理,讓各族群眾對“家”的歸屬感更強。三是加強法治化治理。健全和落實“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機制,全面推進“三官一師一員”進社區,打造74個“石榴籽”特色警務室,有效協調解決各族群眾鄰里糾紛、物業糾紛以及住房租購、家庭婚戀等方面矛盾問題,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四是加強信息化治理。將AI技術融入基層治理,開發“AI社工”微信小程序,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實現同步聯動派單,精準識別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和需求,為各族群眾提供24小時智能服務。

通過“五力協同”共筑美好家園,全市各族人民更加感黨恩心向黨、情相融心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共同體意識更加牢固。下一步,銀川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以及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民族團結和共同富裕等工作,為加快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作出首府貢獻!

(作者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委)

[責任編輯:張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