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并肩戰斗的偉大勝利。距北京城區60公里的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隱藏著一段“地下長城”。這段“地下長城”見證了英勇的焦莊戶人民利用地道戰同侵略者英勇斗爭的歷史,見證了人民群眾在抗戰中無盡的智慧,更是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抗日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偉力。“平原地道戰,是靠老百姓一鎬一鍬挖出來的勝利之路。”80年前,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抵御外侮,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焦莊戶地道戰是人民智慧創就的“地下長城”。焦莊戶村在戰爭時期隸屬于冀東抗日根據地,是日軍“治安強化運動”的重點區域,也是中共冀東抗日根據地的前哨,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但是,村莊地處平原,缺乏山地屏障,又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據地的必經之路。在無堅可守的華北平原,日軍設置了多個封鎖線,各地抗日武裝之間的聯系被完全中斷,日軍的“掃蕩”計劃日益殘酷,實施了殘忍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焦莊戶村的老村長馬福從1943年開始帶領村民挖建地道。最初,焦莊戶開挖的是僅容一人爬行的簡易地道,用于緊急隱蔽。后來在與敵斗爭的過程中,地道擴展為網狀結構,同時內部配備了防水、防毒氣的翻板設施,設置了瞭望孔和射擊孔,充分利用村內外的地形而形成區域聯防體系。在炕頭、灶口、碾盤下、牲口槽、水井壁等處均設有出入口,地道內部還設有指揮所、會議室、休息室等設施,甚至還在地道內設立“地下村公所”。村民在地下的藏糧洞中保存糧食牲畜,在地下醫院救治傷員,甚至設置臨時學校來維持教育。村民在日偽統治下仍能完成公糧征收、征兵動員,實現了“戰斗-生產-生活”一體化。最終,以焦莊戶村為中心,這里形成了一條全長11.5公里的地道網,地道內縱橫交錯、戶戶相通,具有了“能藏、能打、能走、能生活”的綜合功能,形成了一座具備強大防御和攻擊能力的“地下長城”。焦莊戶民兵憑借這一“地下長城”,配合地方武裝對敵斗爭150余次,給敵人以重創,極大緩解了正面戰場壓力,打破了平原地區“無險可守”的困境,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光輝篇章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地道戰的開展與勝利,離不開老百姓夜以繼日的挖掘和建造。修建地道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焦莊戶村地下土質主要是膠泥和石頭,再加上當時的人力、物力有限,導致挖掘難度非常之大。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村民們上到耄耋老人,小到垂髫兒童,男女老幼都參與到地道的挖掘中。青壯年負責挖地道,婦女負責運土,兒童負責站崗放哨,連地主、富農、貧農都暫時拋棄了階級矛盾,共同參與地道的挖建工作。由于條件限制,沒有統一的工具,村民就各家自己準備,村民為了方便挖掘地道,把自家用來干農活的鐵鍬、鎬頭進行靈活改造。由于當時缺少照明設備,村民們也沒有錢去購買挖地道用來照明的燈油,就將自家食用的菜籽油、蓖麻籽來作為燈油使用。焦莊戶的人民群眾,在缺衣少食、工具簡陋甚至隨時可能犧牲的情勢下,鑄就了堅固的“地下堡壘”,展現了堅毅、樂觀的革命精神。
“兵民是勝利之本”。地道戰正是依靠人民的群眾智慧和力量,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為戰勝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堡壘。地道內隨時流動著一種特殊的“無線電”,這種“無線電”不是靠電波,而是靠焦莊戶村人民群眾的“接力”。老百姓分布在地道內的各處,發現敵情就一個連著一個地吆喝起來,一直將訊息傳遞給指揮部。我們的部隊則根據百姓提供的訊息,組織兵民利用地道進行防御和進攻。軍民緊密協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有效粉碎了敵人的掃蕩計劃,牽制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保護了抗日根據地,支援了更大范圍的抗日斗爭。
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烽火年代,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打造了抵御日寇的“地下長城”。這座“地下長城”是黨領導下軍民魚水情深、共御外侮的鮮明見證,見證了人民戰爭戰無不勝的鋼鐵洪流;也昭示著只有緊密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才能贏得最偉大的勝利。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當以黨領導全民族抗日的光輝歷史為教科書、營養劑,汲取其中的寶貴經驗和精神智慧,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作者:蘭旸 北京物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