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中央八項規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提高群眾的滿意度。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得好不好、黨員干部作風轉變如何,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開門抓教育,就是要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全面回應群眾關切,把作風建設成果轉化為惠民實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堅持開門抓教育,要拓寬民意渠道,用“線上+線下”意見征集方式,通過設置意見箱、問卷調查、開通熱線電話、開展網絡征集等多種形式,全方位收集群眾意見建議。主動深入基層,把“接待桌”搬到街頭樓宇、田間院落、生產一線,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原汁原味聽取真實想法。鼓勵群眾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不管是順耳話,還是逆耳言,都能虛心聽取,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回避、不掩飾,確保群眾心聲聽得到、聽得真、聽得全。對征集到的意見,認真梳理分析,建立臺賬清單,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充分吸收合理成分。
群眾監督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監督方式。只有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全過程置于群眾監督之下,才能確保整改落實不走過場,讓群眾可感可及。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通過定期公開整改進展、設立監督熱線和郵箱等方式,為群眾監督創造條件、提供便利。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制定詳實具體、操作性強的整改方案,明確整改目標、責任主體和整改時限,問題發現一個、解決一個、銷號一個,整改過程讓群眾參與、整改成效由群眾評價,形成從群眾監督、問題整改到成效反饋的工作閉環,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贏得群眾的認可與支持,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新變化、新氣象。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學習教育成效的最高標準和重要標尺。要主動邀請群眾來閱卷,對效果不理想、群眾不滿意的及時“回爐補課”,杜絕“夾生飯”和“半截子”工程,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確保工作成效經得起群眾檢驗。強化跟蹤問效,跟進“回爐補課”的質量和效果,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群眾不認可不罷休。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對反復出現的共性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及時堵塞制度漏洞,以制度形式固化整改成果,充分發揮好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開門教育,是一種以民為本的務實作風,是一種刀刃向內的政治勇氣,是一種永葆初心的價值堅守。我們要真開門、開大門,擴大群眾參與度,讓群眾成為“主考官”和“質檢員”,不斷將作風建設引向深入,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讓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者: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