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日益彰顯出其獨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其自身的體系建構及治理能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近年來,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對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構建指明了方向。建構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現代化轉型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需求。
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的重點內容
作為科學范疇的“體系”,是以特定價值導向為核心,由多層次子系統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形成的動態復雜系統。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是由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核心理念、方法策略、內容構成、實踐路徑和整體目標等要素構成,涵蓋組織架構、制度保障、內容供給、方法創新的綜合性系統。依據系統工程的建構范式,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可解構為價值導向、實踐運行、制度保障及監督反饋四大核心系統構成的要素協同、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的有機整體。
政治引領與理論武裝雙核驅動的價值導向系統。價值導向系統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核心樞紐,通過深化政治引領體系和理論武裝體系的協同,指明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的基本方向,實現意識形態再生產與價值共識凝聚。政治引領體系以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為內核,通過完善“兩個維護”制度保障機制、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理論武裝體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構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話語體系,形成立足歷史傳承、理論創新與實踐需求“三位一體”的意識形態闡釋框架。
內容供給、方法創新、隊伍培育三維協同的實踐運行系統。實踐運行系統構成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動態循環系統,遵循從要素整合、過程優化到效能提升的遞進發展邏輯,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內容體系構建政治認同、價值涵育、實踐創新相交織的“同心圓”,通過分層分類、精準高效的宣傳教育內容,實現意識形態話語的創造性轉化。方法創新體系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廣泛覆蓋與分類指導相協同”的方法論,探索符合時代特征、貼近群眾實際的新方法,提升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隊伍培育體系通過構建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復合型隊伍,形成主體協同的倍增效應,提升工作組織力、執行力和戰斗力。
組織布局、制度體系、協同合作立體支撐的制度保障系統。制度保障系統奠定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運行根基,通過優化組織架構、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協同機制的矩陣式建構,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全局性保障。組織布局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組織效能為導向,通過調整機構設置、明確職責分工、強化基層導向,構建起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為目標,圍繞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協同機制通過搭建溝通平臺、建立聯動機制等現代治理思維,破除條塊分割壁壘,構建跨領域的信息共享、資源整合與行動協同,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
責任落實與評價考核相互耦合的監督反饋系統。監督反饋系統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閉環管理的“調控閥門”,通過構建責任明確、評價科學、反饋及時的監督考核機制,確保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各項任務得以有效執行和持續改進。責任落實機制以“黨委主體責任—部門主管責任—基層落實責任”的傳導鏈條,明確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責任,通過制定責任清單、簽訂責任書等形式,將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層層壓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評價考核體系通過“內容全面、指標合理、方法科學的思想政治工作測評體系”,以及動態監測、結果運用、反饋改進等,以建立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措施、跟蹤整改效果等流程形成閉環管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的內在機理
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作為一個復雜適應系統,其運行機理本質上是政治勢能、制度效能與治理動能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遵循“整體性、協同性、動態性”原則,依照“政治勢能轉化—系統協同治理—動態調適優化”的邏輯運行。
以黨的全面領導增強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政治勢能。黨的全面領導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根本政治原則和運行邏輯,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思想政治工作全過程各環節。黨的全面領導通過三重轉化機制,即“政治勢能輸入—制度效能轉化—治理動能輸出”的傳導路徑,激活基層創新的內生動力,形成政治邏輯與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形成持續動力源。一是政治勢能向制度效能定向轉化,通過“兩個維護”制度保障體系將政治領導力轉化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運行的規范力量;二是制度效能向治理動能的創造性轉化,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構建起價值引導與實踐創新的傳導鏈條;三是治理動能向政治勢能的螺旋式反饋,通過人民群眾主體性、創造性、能動性的聚合效應,實現政治認同的再生產。
以系統協同機制實現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運行閉環。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通過構建立體化協同網絡,形成上述子系統相耦合的“價值編碼—過程控制—效能反饋”閉環運行體系,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運行。價值編碼層通過價值導向系統確立意識形態元規則,明確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根本方向和核心任務,通過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價值引領,確保各項工作的正確性和有效性。過程控制層通過整合實踐執行系統和制度保障系統,“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分工負責、全黨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建構“縱向貫通、橫向聯動、內外融通”的組織網絡,將頂層設計的抽象目標具象為可操作的工作實踐,實現頂層設計的具象轉化。效能反饋層通過監督反饋系統發揮效能反饋功能,實現“目標設定—過程監控—結果評估”的全周期管理閉環,增強體系運行的穩定性。
以問題導向驅動提升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動態調適。面對新時代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和人民群眾思想觀念的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必須具備高度的敏感性和靈活性,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動態平衡性體現為矛盾轉化能力與風險治理能力的辯證統一。一方面,在矛盾轉化維度構建從問題識別、機理分析到精準施策的制度化應對機制,通過矛盾轉化推動治理策略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在風險治理層面建立“社會心態監測—輿情演化預判—需求響應調整”的敏捷治理模型,運用數字技術提升風險感知的時空壓縮,既保持“歷史耐心”的戰略定力,又具備“見微知著”的治理敏銳,在解決思想問題與回應現實關切的辯證統一中實現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動態調適。
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的實踐進路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面對新時代的問題和挑戰,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確保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跟進到哪里,覆蓋到哪里。應以系統思維與科學方法推進,實現內容全涵蓋、對象全覆蓋、責任全鏈條、制度全貫通,破解現實難題,激發內生動力。
進一步完善“組織—責任—方法”三位一體的系統架構。首先,要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作為政治力量轉化為社會行動的關鍵,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都必須堅強有力、順暢運轉。要堅持“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原則,構建精準政策傳導機制,消除信息衰減與執行偏差,并通過“實體組織+數字組織”的新型組織形態破解覆蓋難題。其次,要健全主體明確、要求清晰的責任體系。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黨的共同責任,必須分層分類建立健全責任體系,實現責任傳導鏈、共治網絡及全周期管理。將責任履行情況納入領導干部政治素質檔案,通過責任清單制度形成工作格局。最后,健全守正創新、科學實踐的方法體系。面對新形勢,需堅守黨的優良傳統,借鑒現代科學理念和技術手段,遵循技術哲學的倫理準則,建立隱私保護與價值引導平衡機制,確保方法創新服務于價值傳承。
進一步破解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的關鍵梗阻。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面臨“系統性不足”“創新性滯后”和“基層動力缺失”三個問題。一方面,宣傳、教育、文化等部門跨領域聯動不足,極易形成“政策孤島”,需重構價值共識凝聚與利益協調機制,實現模塊化重組,增強整體效能。另一方面,創新性滯后源于角色轉型滯后和技術應用遲滯,需主動運用新技術,開發數字孿生傳播系統,創新意識形態傳播方式,運用沉浸式場景與智能算法穿透“信息繭房”,實現從物理空間向數字空間的拓展。此外,基層執行異化折射出制度供給與治理需求的張力,需構建“壓力—能力—動力”三位一體的賦能機制,分層分類建立健全責任體系,通過多元激勵機制,激發基層工作者內生動力。
進一步增強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構的內生動力。通過制度剛性約束與文化柔性滲透結合、技術深度賦能與隊伍專業發展的聯動,為體系建構提供持續內生動力。一是制度供給應重構組織場域權力關系,通過建立跨部門聯席會議、專項資金保障和監督機制,推動“壓力傳導型”向“價值內化型”轉變,使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主體自覺行動。二是構建顯隱結合的文化傳播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紅色教育基地實體化建設、社區文化場景營造,將意識形態編碼為具象文化符號,形成情感黏性價值共同體,實現價值認同深層激活。三是推進技術賦能重構傳播范式,實現算法推薦與精準推送,構建VR場景突破時空界限,運用大數據分析增強態勢感知。四是構建涵蓋選拔培養、多維評價的激勵機制,打破行政化單一晉升路徑,通過專業培訓和實踐共同體培育職業化隊伍,促進個體發展與體系目標協同。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完善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BEA220040)
(原文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