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瀾壯闊,青春奮斗一脈相承。從“五四”先驅為民族覺醒上下求索,到新時代青年在改革“深水區”勇挑重擔,開拓未知領域的勇氣始終貫穿中國青年的奮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廣大青年奮斗者也唯有永葆探索勇氣,方能在時代浪潮中找準坐標、破浪前行,以青春之我書寫不負時代的答卷。
在時代浪潮中錨定坐標,以清醒認知直面未知挑戰。探索之路從無捷徑,往往伴隨著艱難險阻甚至失敗挫折。“信息爆炸”浪潮下,價值觀念愈發多元且混亂;產業轉型進程中,傳統發展模式面臨挑戰;基層治理實踐中,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更需警惕的是,由此滋生的“躺平”“脆皮”等消極心態,正悄然成為消解青年探索熱情的“糖衣炮彈”。但我們也應看到,挑戰從來都是探索的“催化劑”。正如航海者穿越迷霧才能發現新大陸,登山者跨越懸崖方能領略新風景,青年的探索能力正是在與未知挑戰的“硬碰硬”中淬煉提升。從“十四五”規劃的收官戰場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推進,從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求到共同富裕的實踐探索,新時代的“婁山關”“臘子口”呼喚青年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像先輩一樣挺在排頭,開辟新局。
在攻堅克難中磨礪品格,以斗爭精神突破發展瓶頸。面對陌生領域,謹慎分析固然重要,但在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的今天,若一味計較眼前得失,害怕偏離“標準答案”,只會讓機遇從指縫間溜走。作為最積極、最有生氣的社會力量,青年必須主動走出“舒適區”、勇闖“無人區”,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銳氣蹚出新路。回望歷史,從“覺醒一代”點燃思想火種,到“改革一代”勇闖市場大潮,再到鄉村振興一線,“80后”“90后”駐村書記們在產業培育、易地搬遷等實踐中摸爬滾打; “天宮”“蛟龍”“天眼”等大國重器的研發前沿,青年科學家們在攻克“卡脖子”技術時披荊斬棘。每一次“歷史性跨越”背后,都離不開青年探索者敢為人先的身影。如今的“00后”“10后”們生逢“兩個大局”交匯的奮斗年代,手握更先進的工具,胸懷更廣闊的視野,肩上也擔著“強國一代”的歷史使命,這既是挑戰,更是探索未知的底氣所在。
在守正創新中提升能力,以系統思維開辟嶄新天地。真正的探索精神不是盲目冒進的匹夫之勇,而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基礎上的科學行動。青年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獨立思考打破思維定式,以“登高望遠”的視野把握發展規律;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把握“國之大者”中找準探索方向;找準“點上發力”的實踐坐標,將所思所學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紙上得來終覺淺”的古訓,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論斷,都在啟示我們,青年奮斗者唯有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以“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在基層一線、艱苦崗位中積累探索經驗,不斷拓展人生境界和事業格局,方能真正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開路先鋒”。(作者:俞丁嘉,浙江省永康市東城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