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構建交投活躍、信心充盈的資本市場

【摘要】構建交投活躍、信心充盈的資本市場是新形勢下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規模體量不斷擴大,發展勢能不斷積聚,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投資信心偏弱等挑戰。提振資本市場活躍度與信心,需在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協同發力,形成以有效的監管機制、完善的投資者保護制度以及高質量的信息披露為支撐的體制機制合力。對此,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監管框架,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交易制度;強化數字技術賦能資本市場發展,加強資本市場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著力提升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資本市場 交投活躍度 投資信心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5.08.008

【作者簡介】郝穎,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國資國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公司財務、資本市場與財務會計。主要著作有《大股東控制下的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特征研究》、《資本投向、利益攫取與擠占效應》(論文)、《大股東控制、集團內部資本市場運作與公司現金持有》(論文)。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困難、新挑戰,資本市場以其在提升創新引領效率、促進產業和金融高水平循環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展現出強大經濟支撐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是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并就提高資本市場交投活躍度、提振資本市場信心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23年7月,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就“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召開會議,明確指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2024年7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強調,要“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202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這一系列戰略部署和安排充分體現了提振投資者信心和資本市場活躍度在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為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防風險、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在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國內需求不足、外部環境復雜動蕩的背景下,我國應如何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和構建堅實的“市場底”,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質效?本文將從建立健全資本市場體制機制的視角出發,在深入分析當前資本市場發展的主線及其面臨的挑戰的基礎上,探討提振資本市場活躍度與信心的關鍵問題和內在機制,并提出構建交投活躍、信心充盈的資本市場的實踐路徑。

現階段資本市場發展的主線和挑戰

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正逐步走向成熟。現階段,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完善,正加快形成契合實體經濟發展不同階段和復雜情況的多層次市場新業態。2024年,我國科創板改革穩步推進,以資本市場獨特的風險回報機制為契機、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主要著力點,強化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的效能。從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出發,借助一攬子改革舉措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提供支持。科創板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將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精準性和包容性,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支持,更好服務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發展。

此外,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傾斜,引導更多資金投向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進一步提升對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資本服務的覆蓋面和支持效率。截至2024年末,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262家,總市值達5386.93億元,全年共有23家新公司登陸北交所,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217%。總的來看,從2019年設立科創板、隨后改革創業板,到2021年合并深市主板與中小板、設立北交所,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正逐步發展完善,各板塊間有機聯系不斷加強,資本市場金融資源配置樞紐功能的發揮更加充分,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效能顯著增強。

資本市場發展勢能不斷積聚。自2023年正式實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勢能不斷積聚,呈現積極而深刻的變化。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數據,2024年,A股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不斷提升,實施分紅2.4萬億元、回購14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A股市場全年披露并購重組交易2131單,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持續上升。此外,依法從嚴監管是2024年資本市場工作的基調之一。首發上市新申報企業現場檢查以及現場督導覆蓋面從先前10%左右大幅提高到不低于1/3,全年辦理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各類案件739件,從嚴監管的懲防體系正加快完善。

在一攬子增量政策支持下,我國資本市場投資獲得感持續增強。繼2004年和2014年之后,2024年4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資本市場新“國九條”。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旨在聚焦權益市場,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打通股權資本市場資金的需求端和供給端,助力經濟結構轉型。隨后證監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修訂若干配套制度規則,形成“1+N”政策體系。特別是,在資金供給端,壓實上市公司主體責任,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讓廣大投資者更好地分享資本市場的發展成果,以提振市場投資者信心。例如,證監會發布一系列旨在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和投資積極性的“現金分紅指引”,進一步推動提高分紅水平、提升分紅頻率,從而更好穩定投資者預期,提高資本市場活躍度。

資本市場發展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投資信心偏弱等挑戰。當前,世界經濟總體增長動能不足、增速放緩。在外部經營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內部經營不確定性增多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目前我國股票、債券市場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二位,商品期貨交易額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市場競爭力正不斷提升。然而,還需意識到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正由發展總量問題轉變為發展質量問題。融資端結構尚不完善,服務科技創新效能尚顯不足;投資端資金分配短期化、資產配置保守化、資金穩定性較差等問題阻礙了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2024年,債券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共發行各類債券7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7%。然而,債券市場的火爆態勢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投資者對風險資產信心的降低,其結果是投資者偏好將資金分配至保守投資,從而導致債券收益率下滑,2024年12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破2%。短期來看,財政和貨幣政策是增強投資者信心的有力工具,通過一攬子政策工具充分調動投資者積極性勢在必行;長期來看,提高人民生活福祉,推動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轉型升級有助于強化投資者的支持和信任,真正做到吸引資金、留住資金。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規模體量、主體多樣化程度以及對外開放度的不斷擴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輻射到資本市場,影響了資本市場的活躍交易。我國資本市場走勢與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態勢息息相關,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是提振市場信心的根本。現階段,公共衛生、地緣政治及氣候環境等領域問題頻發,外部輸入性風險不斷升級。例如,特朗普政府施加的關稅政策及出口禁令,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不確定性,不僅加大了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難度和挑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投資者對關聯行業上市公司的投資信心。此外,內部風險因素與外部風險疊加交織,使得資本市場發展面臨復雜多變的形勢。近年來,上市公司違規減持亂象頻發,公司內部人員利用內幕信息獲利的負面報道不斷涌現,降低了市場投資活躍度;投資回報率偏低、信息披露質量較差、投融資相對不平衡、長期資金入市難等問題,阻礙了良好資本市場投資生態的形成;權益市場較高的估值波動性,以及市場的持續震蕩,不利于塑造強勁的投資回報預期和激發投資活力。

提振資本市場活躍度與信心的關鍵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發展目標,資本市場力量必不可少。推動經濟回穩向好、轉型升級,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和激發居民消費潛能離不開一個健康、活躍的資本市場支持。何謂“活躍的”資本市場?從其特征來看,其本身應對市場信號反應準確迅速,市場資金流動積極踴躍,投資者信心高漲,投資市場人氣旺盛。然而,活躍僅僅是資本市場的外在表征。本質來看,要建設一個具有內生增長動力的資本市場。宏觀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實施效能,可以通過上市公司向資本市場傳導映射,因此資本市場的交投活躍度和信心波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產業變革的周期性特征和相關政策的實施效果。要激活金融市場的潛能,則要培育資本市場活力、提振投資者信心,從而實現以金融要素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市場活力的釋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國之大者’,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標。金融強國建設離不開強大的現代金融體系的有力支撐。在兼具合理性和競爭力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中,分工協作、完備有效的資本市場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構建完善與金融要素發展相契合的資本市場體系,是實現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所有世界金融強國均擁有體系完備、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建設一個開放、規范、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創新,而資本市場在助力企業培育核心科技能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良好法治環境,而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中介機構的規范運作,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完善的重要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國家間深度合作,而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是提升金融要素資源全球定價能力的關鍵;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維護金融安全,而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機制,是夯實建設金融強國安全基礎的有力保障。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和作用,需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綜合施策、協同發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提高投資者獲得感,多措并舉匯聚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在投資端,需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投資者參與度和獲得感。投資端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深化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的重要一環。作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中長期資金在穩定市場投資預期和提振投資者信心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2024年9月,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中長期資金入市等一系列重點工作安排;隨后,2025年1月,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進一步聚焦公募基金以及商業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體的方案舉措。當前,散戶投資者仍然是A股的主流群體,這導致資本市場存在波動性高、效率低等結構性矛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受困于市場定價效率低下、系統性風險積聚等問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助于形成以機構配置為支撐的良好投資生態,同時加快資本市場機構化進程,有助于加強穩市機制建設。

我國在投資端的資本市場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2025年3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的前期試點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3月4日批復再新增600億元,為資本市場帶來實實在在的中長期增量資金。此外,以境內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為例,2024年我國全年共發行169只ETF,發行規模合計為1217.31億元,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存量ETF總數達到1046只,存量ETF的總規模達到3.7萬億元,較2023年年底增長了1.7萬億元。在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政策的引領下,ETF配置展現出巨大的創新發展潛力,在支持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同時也更加便利地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果與投資者共享。然而,中長期資金不足仍是制約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截至2024年底,我國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仍不足15%,低于境外成熟市場普遍超過20%的水平。因此,制定相關投資者認定規則,優化投資端交易監管,完善各類資金持有者對衍生品使用的限制,豐富金融衍生投資工具和指數投資基金等產品,有助于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入市力度,穩步提高權益投資比例,提升資本市場景氣度和活躍度。

在融資端,需重視發展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提高融資便利性,增強市場活力和韌性。融資端和投資端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二者相輔相成。一方面,提高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質效,培育高質量上市公司群體,需抓好增量優化,不斷提振投資者信心,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隨著新股發行規則的不斷完善,資本市場股權融資呈現新的發展趨勢,監管部門要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傾斜,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實體經濟。2023年7月,證監會召開的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強調:“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統籌好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2024年,全年A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募股)融資金額為673.53億元,較2023年下降81.11%。在A股IPO市場供應趨緊的大環境下,北交所憑借其獨特的定位和服務中小企業的功能,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2024年共有100家公司通過IPO登陸A股市場,其中北交所公司有23家;A股市場共有59家公司上會審核,其中北交所公司有26家。中國資本市場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融資渠道,推動資本市場向服務國家戰略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轉向聚焦。隨著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增強,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對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愿景產生積極效應,有助于切實增強居民的投資獲得感,從而推動形成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與居民消費意愿增長的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還需重視盤活存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資本市場的重要定位在于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提升存量資產的資源集聚效率,有助于提高資本市場的資金周轉和配置能力,增強消費者投資信心,盤活消費市場,刺激消費增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質效。此外,并購重組也是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市場工具,《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并購六條”)等規則的出臺,凸顯了上市公司產業整合、資源集中以及跨行業并購的重要性。將資源適時向服務科技創新的上市公司傾斜,有利于形成優勢產業集群。隨著產業動能的有效激活,優勢企業將協同重組低效企業的產能,這不僅可以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還可以精準釋放產業需求,進而支撐擴大內需,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經營表現低下、缺乏增長活力的企業不僅難以吸引資金入場,還會損害資本市場投資活力,進而影響投資者信心和收益預期,長此以往不利于交投活躍的資本市場的發展。2024年,55家上市公司平穩退市,優勝劣汰、競爭有序的資本市場格局正逐步形成,這有利于激發融資端主體的活力,提高資本市場資源分配效率。

在交易端,提高交投活躍度是核心,優化交易監管以實現風險防控和維護市場穩定是關鍵。一方面,為投資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回報、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是提高資本市場交投活躍度的必要手段。當前,我國面臨居民財產性收入結構失衡的問題,股息和紅利占比偏低。提高居民配置權益資產的意愿和比例,需提升投資者回報預期,激發股票市場的活躍度。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明確指出,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2024年11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鼓勵合理提高分紅率,增強投資者獲得感;2024年12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1月1日起,對滬、深市場A股分紅派息手續費實施減半收取的優惠措施。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市場的分紅回購已遠超IPO、再融資和減持的總規模,上市公司分紅的積極性顯著提升,回報投資者的意識逐步強化。

另一方面,滬深交易所推出一系列交易端改革務實舉措,旨在提高投資者操作便捷性、優化制度供給。例如,碎股交易制度、盤后ETF交易、將大宗交易納入ETF互聯互通以及進一步宣導落實監管規則等,有助于推動板塊估值提升以及提高投資者信心。此外,交易所推出一系列降低交易成本政策,直接提高了投資者積極性。例如,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滬深北交易所進一步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等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實施,反映出旨在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相關政策正緊密部署和加快推進。資本市場交易端的改革,有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及減少資本市場交易摩擦,確保利潤直接讓與投資者,提升市場主體投資信心。從需求端來看,交易需求的增長短期內離不開一攬子政策的幫扶,交易端改革既注重交易成本的降低,又著眼于交易監管的優化,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資本市場投資吸引力。

交投活躍、信心充盈資本市場的內在機制

當前,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面臨國內外多重挑戰,內部風險因素與外部不確定性共存。作為支持產業結構轉型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活躍的資本市場是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目標的關鍵要素和重要途徑。提振投資者信心、構建交投活躍的資本市場,不僅是推動資本市場有序健康發展的關鍵之舉,還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推動形成有效的監管機制。構建交投活躍的資本市場,發揮資本市場在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性,離不開完善的政策監管體系對市場主體行為的動態監管和持續監測。當前,我國正處在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融資端不同企業的內在需求存在較大差異,與之相應各種應對風險挑戰和激發投融資端主體活力的政策支持工具日益豐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形成并鞏固市場回升向好勢頭的關鍵所在,也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上市公司的廣泛滲透和普遍應用,依托互聯網平臺開展相關業務的初創公司、平臺公司等迅速發展和成長,智能“云投顧”、智能分析等工具在激發投資者積極性和活躍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技術應用在促進資本市場信息流動方面扮演越發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具備科技要素的技術平臺的發展,資本市場各個主體間金融風險傳播或將加劇,加之金融市場業務本身的固有復雜性,使得構建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變得尤為重要。

強本強基離不開嚴監嚴管。保持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亟須財政與金融政策的相互協同,在這一過程中,合理的金融激勵機制和有效的風險承擔機制形成合力,有助于降低資本市場運行中的信息冗余和風險累積,優化融資端資本市場金融資源分配以及相應資金來源,從而通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一途徑,提高投資者的投資分紅預期及其穩定性,推動形成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機制。構建和完善有效的資本市場監管機制,不僅能從制度層面提升對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的威懾效應,使其自覺遵從市場規則,還能以嚴肅打擊虛假信息披露、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為基本著力點,構建一個規范的資本市場生態體系,并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推動新模式、新業態、新態勢的不斷涌現,提高投資者信心,培育資本市場活力。

建立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構建完善的投資者保護制度機制,堅持全力保護投資者的鮮明導向,是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踐行“金融為民”理念的關鍵,也是提高資本市場參與度的基礎。我國資本市場中散戶投資者占比較高的特征,決定了這些投資者是構建交投活躍資本市場的關鍵力量,在提高資本市場景氣度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金融市場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明確提出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提高市場公平度和增強市場投資信心的基石。一是全力保障投資者維權渠道。隨著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一些上市公司出現自身質量不高、上市目的不純等問題,違背了公眾公司服務公眾的基本認知。侵占投資者利益、損害中小股東權益的案例時有發生,一系列經營違規行為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和市場活躍度。我國中小投資者數量眾多,其維權質量高低和維權渠道是否暢通,決定著其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力保障。近年來,我國對于資本市場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明顯增強,一系列配套措施,如代表人訴訟、股東直接訴訟、示范判決、投資者服務中心、先行賠付等機制的落地實施,大大提升了投資者的維權效率。資本市場連接著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兩大群體,當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時,暢通的維權渠道能實質性化解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矛盾糾紛,并進一步約束和限制上市公司的行為,提高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積極性。

二是多部門多主體協同發力,共建守信誠實的資本市場生態,以保護投資者權益為抓手構建交投活躍的資本市場。投資者是市場發展的主體,是資本市場資金的重要來源,只有將投資者保護貫穿資本市場各個主體的服務框架、制度發展和生態體系建設的全流程各方面,才能真正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因此,需要政府、行業機構、上市公司、監管部門、投資者等多方主體共同發力,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提高資本市場活躍度。政府需連同相關部門打造符合投資者實際需要的產業運營模式,提高資本市場活力;行業機構需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投資者滿意度;上市公司需提升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以自身經營質量的提升帶動投資者積極性;監管部門需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一步豐富和優化穩市政策工具,營造誠信合規的市場生態,提高投資者信心;投資者需運用好手中的維權工具,增強識別高質量上市公司的能力。

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已成為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重要的互動方式。當前,我國經濟逐步回穩向好,市場需求逐步恢復,面對強勁的市場發展潛力,如何進一步提升投資者信心,提高資本市場吸引力,成為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2025年3月14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均發布有關信息披露工作評價方面的自律監管指引(以下簡稱《評價指引》),強調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管。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是緩解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重要手段,也是構建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信任契約、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關鍵一環。準確、真實的信息披露不僅向資本市場公開了上市公司的“成績單”,也是督促上市公司履行關鍵主體責任、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抓手。

一是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和治理能力。準確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在事前防范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并通過事后追責、公開處罰等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嚴格審慎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其內部控制質量和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不僅進一步提高了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的成本,還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真實性的判斷更加準確,有助于形成優勝劣汰的上市公司競爭和發展生態。例如,《評價指引》強調,將信息披露真實性情況作為評價的重要維度,進一步充實重大負面事項清單,對于多次出現信息披露差錯情形的,加大減分力度。這一系列增量舉措有助于通過高質量的信息披露督促上市公司提升其自身治理水平,以應對透明化市場下的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審查,最終刺激投資者資金入市,夯實活躍資本市場的基石。

二是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作為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梁,真實有效的信息披露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展示其經營狀況和投資潛力的機會,而公開、透明的信息也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了更可靠的參考依據,有助于降低投資風險,是提振投資者信心、重建市場與投資者之間信任的重要抓手。真實且準確的資本市場信息披露不僅能幫助上市公司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提高投資信心和市場景氣度,還有助于實現公司與投資者間的信息交互良性循環,提升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上市公司通常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公司實地調研、業績說明會、分析師會議及路演活動等途徑與投資者交流互動。在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公司通過積極回應投資者真正關切的問題,著重展現其對投資者的重視程度,從而增強投資者信心。上市公司通過不同渠道積極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活動,也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關注度,并能以此為契機充分展現上市公司的內在投資潛力,促進資本市場信息與投資的良性互動,提高公司的投資價值。

構建交投活躍、信心充盈的資本市場的實踐路徑

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資本市場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實現資本市場融通金融與實業、支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科技創新的必然要求,其中,提高資本市場活躍度、提振投資者信心將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需從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監管框架、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及完善交易制度、強化數字技術賦能資本市場發展、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交投活躍、信心充盈的資本市場。

進一步完善法律和監管框架,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首先,進一步加強維護投資者權益的法律保障。穩定的預期收益回報是構建交投活躍資本市場的核心內容,減少對投資者收益的侵占對于提振投資者信心尤為重要。我國現已出臺一系列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均對投資者保護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為保護投資者權益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指引和框架。然而,在穩定投資者預期和塑造穩定的市場投資收益方面,仍需進一步細化。一是制定投資者回報預期管理細則。要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一步制定上市公司投資預期管理的細則,明確上市公司如何科學確定并適時向投資者群體傳遞股票投資預期回報率等信息,并明確相關信息披露的制定程序、內部控制標準和合規管理要求,降低企業在投資者回報預期管理中的不確定性。二是嚴格監管投資回報波動性較大、證券異常波動等情況。從長期來看,較大的投資回報率方差使得投資者難以預估證券投資回報預期,股市的“賺錢效應”不足,將損害投資者信心。因此,為提升投資者資金入市意愿,有必要進一步構建完善的事前監管與事后懲治制度體系,強化上市公司對維持穩定投資預期估值的責任意識,以高質量信息披露為抓手,推動上市公司開展回報預期管理工作,進而增強投資者信心并提升其投資滿意度。

其次,進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制度體系。真實有效的信息披露是保障資本市場活躍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長效機制的核心內容。一是壓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的責任,堅決打擊信息披露不實等違法違規行為。充分發揮退市制度等的優勢,通過暫緩上市、立案稽查等手段有效發揮監管震懾效應,構建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生態格局,真正提升資本市場投資價值和上市公司可投性。二是以各板塊市場的服務屬性為引領,完善相關信息披露標準體系,并加強各板塊相關核心信息披露要求。例如,進一步強化科創板服務科技創新和技術變革的屬性,并加強科創板上市公司對研發投資明細、研發人員績效考核、發明專利等指標的披露要求;強化北交所服務創新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屬性,加強對上市公司在技術、產品和服務等層面的信息披露要求,以發揮其獨特優勢,鞏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平臺的基礎性定位。

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交易制度。活躍的資本市場需要完善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作為支撐,而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構建交投活躍的資本市場,需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完善資本市場交易制度,為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發展的信心。

一是在投資端,優化投資者結構,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豐富資本市場產品供給。進一步出臺相關的增量政策,完善適配中長期投資和機構投資者的基礎制度,為保險、公募基金、理財、養老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多的激勵機制和稅收優惠政策,適當降低機構投資者準入門檻。進一步豐富資本市場產品供給,持續發展股票ETF、指數衍生品、場內衍生品等金融產品,個性化定制適配不同投資者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高交易靈活性,吸引投資者資金入市。

二是在融資端,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以發揮資本市場的財富管理和配置功能為導向,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進行嚴格監管,為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道。拓寬并購重組、回購股票等方式的實現路徑,在現有“并購六條”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相關激勵機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完善上市公司轉板制度,疏通公司在不同板塊間轉板的通道,創新費用減免、攜碼轉板等手段。進一步豐富融資工具,完善資產證券化業務、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等產品,盤活低效金融資源,多措并舉提振投資者信心。

三是在交易端,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交易制度。完善做市商制度,適當放寬做市商準入條件,清晰劃分做市商交易與常規市場交易的邊界,確保交易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提高做市商價值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報價的準確度,增強投資者入市意愿。優化融券制度,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等行為的監管,規范戰略投資者行為,落實完善轉融券“T+1”等逆周期調節政策,降低中小投資者在融券業務中的信息劣勢。優化證券漲跌停幅度限制規則,為主板上市的優質公司適度開放更高價格漲幅。進一步探索投資者交易費用減免規則,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和傭金費率,適當延長股票、債券市場交易時間,增強交易便利性和暢通性,提高投資者活躍度。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資本市場發展,加強資本市場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數字全球化時代,資本市場正面臨著由數字技術發展而催生的一系列新變化新形勢,強化數字技術賦能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迫切。這不僅有助于構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數字化交易機制,也是提升資本市場運作效率和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的關鍵路徑。在此過程中,以資本市場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著力點,加強數字技術賦能資本市場價格發現,構建數字化監管體系,創新數字技術應用以增強投資者市場體驗,是提升數字化賦能資本市場發展的關鍵。

一是加強數字技術賦能資本市場價格發現。提升資本市場投資活躍度,需強調資本市場籌資和投資的雙重功能,充分提升市場的價格發現效率和價值培育能力。其中,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協調和利用復雜的市場信息,以促進更多公司特質信息融入證券價格。信息是價格發現的前提,踴躍流動的資本市場信息是提升投資者信心的基礎。要進一步構建和完善上市公司智能分析數字平臺,通過企業間平臺合作和信息互助等方式,強化數字技術支撐能力,利用新型數字技術重構和優化企業業務流程,促進信息交互,提升平臺運作效率和信息流通效率。支持企業加大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數字技術關鍵領域的投資,通過新技術推廣,以優勢企業的先進經驗帶動整個資本市場信息流動增加和質效提升,提高投資信息可及性和投資者獲得感,提振投資者信心。

二是構建數字化監管體系。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的多樣化以及跨市場跨境交易的復雜化,傳統監管體系下算力不足、網絡安全風險頻發等問題的出現,降低了資本市場投資的積極性,并為資本市場風險監管帶來了新挑戰。因此以數字技術賦能提升監管效能、豐富監管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要充分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統一的資本市場智能化數字監管平臺,有效整合各公司各部門的信息資源,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數據共享和互通,努力營造有利于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要增加數字技術建設研發投入,通過算法手段提取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信披違規等行為的線索,并預測潛在風險,進一步提升執法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保護投資者權益,提高投資者參與市場的意愿。

三是創新數字技術應用以增強投資者市場體驗。可投性較高的資本市場生態離不開操作便捷、指引性強的市場服務供給。一方面,要強化數字賦能,深化場景創新,通過提供更多便捷的新技術應用吸引投資者。例如,借助數字模型算法,創新智能投顧的應用場景,從投資理念和操作方法等方面,根據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定制個性化資產配置決策建議,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另一方面,要緊扣投資者實際“需求點”,布局新技術應用以優化投資體驗,消除投資壁壘,優化投資服務效能。延伸服務觸角,通過數字技術分析影響投資者資金入市的障礙,超前布局相關技術應用,促進投資流程和渠道的便利化,增強主動服務投資者的意識。

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著力提升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逐步深入,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經濟中融合發展顯得日益重要。構建交投活躍、信心充盈的資本市場,需要著力提升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市場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離不開制度型開放的引領作用,要不斷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水平,主動學習國際資本市場先進規則和經驗,吸引優質外資參與資本市場,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一是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水平。拓展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穩步推進“跨境理財通”等境內外互聯互通業務試點,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可選擇的交易場景。鼓勵公募基金加速ETF海外布局,進一步擴大滬深港通股票標的范圍,深入推進產品、市場跨境聯通,推動中國資產價值向上重估,提高資本市場景氣度。優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提升境外上市備案質效,拓寬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渠道,鼓勵符合條件的公司進行境外上市布局,提振投資者信心。進一步推動A股通過加入“明晟”“富時羅素”等國際化指數提升國際知名度,加大對上市公司海外市場發展的宣傳和報道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上市公司與外資金融機構開展溝通合作,提高資本市場的投資吸引力。

二是主動學習國際資本市場先進規則和經驗,深入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制度框架,提高境內外互聯互通框架的透明度和可視化程度,不斷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采取漸進式開放的方式,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公平的交易環境。例如,與美國、英國等西方成熟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呈現“機構占比低”的特征。因此,要進一步加大穩健型資金入市的支持力度,推動高質量資金供給和交易機制的完善。此外,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金磚國家、東盟國家在資本市場規則銜接和開放領域深化務實合作,主動參與回報投資者等議題的磋商,為提升投資者活躍度廣泛汲取世界經驗。

三是吸引優質外資參與資本市場。吸引優質長期資金投資境內上市公司,引導外資在境內A股發行上市,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國資產,增強境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信心。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外資政策,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便利化的資產配置工具和風險對沖產品,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債券、基金、期貨等產品。提高資本市場投融資便利性,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準入條件和門檻,適當放寬境外投資者在華投資經營的審批和經營限制,形成境外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帶動境內投資者信心提升的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2023,《人民日報》,8月20日,第3版。

《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2024,《人民日報》,4月15日,第18版。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報告(2024)》,2024年5月21日,http://www.zqrb.cn/toufu/toubaodongtai/2024-05-21/A1716259020061.html。

《中信證券丨中國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產投新趨勢》,2024年8月14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323525217114411&wfr=spider&for=pc。

畢馬威,2025,《以金融開放促創新,以金融創新助開放》,3月25日,https://assets.kpmg.com/content/dam/kpmg/cn/pdf/zh/2025/03/promote-innovation-through-financial-openness-support-openness-with-financial-innovation.pdf。

傅穹,2024,《授權資本制的中國運行機理》,《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

Construct Capital Markets with Active Trading and Full Confidence

Hao Ying

Abstract: Establishing capital markets with active trading and strong investor confidence represents a critical initiativ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s under emerging conditions. Currently, China's capital markets have witnessed continuous expansion in both scale and trading volume, with growth momentum steadily building up. These developments are acting as critical growth drivers for the nation's economic recovery. Howev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s still faces a set of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effective demand and weak investment confidence, etc. Boosting the prosperity and confidence of capital markets requires joint efforts across investment, financing, and trading, underpinned by an institutional synergy that integrates effective regulatory frameworks, robust investor protection mechanisms, and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further refine legal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s to enhance the inherent stability of capital markets, further deepen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reforms in capital markets and improve their underlying trading mechanisms, strengthen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within capital markets, and expand high-standard institutional openness in capital markets to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capital market, vibrancy of trade, investor confidenc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方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