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文化生活 > 正文

陶建群:穿越時空的美學邂逅

今年五一假期,在蘇州友人的陪同下,我們踏入坐落于靈巖山慧谷文化產業園內的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仿佛走進了一部立體的佛教藝術史冊。這座由收藏家薛水福居士創建的藝術殿堂,以2000平方米的空間,容納了500余件跨越千年的佛教藝術珍品‌。作為展示佛教文化藝術的重要窗口,該館以其獨特的藏品體系、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創新的展示方式,成為蘇州文化版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里,每一件展品都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承載著歷史與美學的生命體,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訴說著佛教文化與藝術的深邃。

 一、體現藝術形式、歷史文化、精神內涵的美學意蘊

據收藏家薛水福居士介紹,藝術館展品品類多樣,館內陳列著他歷時26年收集的500余件珍品,涵蓋金石雕刻、泥木彩塑、青銅造像、高僧書法、名人禪畫、典籍善本等六大類別。其中明代《木雕彩繪十八羅漢坐像》作為鎮館之寶,通高1.5-1.7米,樟木描金彩繪,造型精美,工藝精湛。我們發現,這里的每尊羅漢像都神態各異但又和諧統一,在平靜的主調中塑造出各自身份與性格特征,展現了極高的藝術水準。

館內藏品歷經歲月沉淀,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如梵鐘、香爐等法器以精銅鑄造,紋飾融合蓮花、如意等佛教符號,繁復的鏨刻工藝背后是對“萬法唯識”的具象化表達。這些藏品是研究佛教文化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見證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演變,讓人們能夠直觀地感受佛教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和魅力。

藝術館不僅是藝術的展示場所,更是傳遞佛教精神與智慧的空間。展陳設計中可見蘇式盆景、太湖石擺件等元素,佛教藝術的剛健與江南文人審美中的柔秀相得益彰。例如,經卷裝幀采用宋錦或緙絲工藝,體現“精微細膩”的地域特色。其佛教文化所蘊含的寧靜、慈悲、智慧等精神內涵,人們借此可以獲得心靈的慰藉與啟迪。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將建筑美學、雕塑美學、繪畫美學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佛教文化美學體系。這種美學體系不僅體現了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展現藝術審美、學術研究、工藝傳承的實用價值

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其展品的藝術價值,更在于它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內涵。館藏作品代表了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成就,如明代金漆木雕千手觀音像展現的“蘇作”工藝,其細如發絲的雕刻技藝需要放大鏡才能欣賞細節。這些作品不僅是宗教圣物,更是中國傳統工藝美學的典范。館內楹聯、匾額多取自歷代文人詠靈巖寺的詩句,將佛教哲理轉化為可感的詩意畫面,如“塔影穿云外,鐘聲落枕邊”的題詠,強化了空間的文化厚度。

通過系統收藏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佛教藝術品,為研究佛教中國化進程、吳地工藝發展史、宗教與世俗社會關系等課題提供了豐富的一手資料。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館長薛鋒認為,歷代高僧墨寶與佛教題材書畫中,枯筆飛白的運用、留白的構圖,傳遞“色即是空”的禪意。特別是像內裝藏的絲綢、經卷等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學價值。尤其是珍貴的古籍善本記錄了佛教的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這些古籍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收藏家薛水福居士告訴我們,展館還深研古人傳承的精美藝術衍生品,通過工藝創新,力爭創建打造“靈巖”佛教文化藝術品牌,為傳統文化復興作出貢獻。此外,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還通過定期舉辦佛教音樂展演、禪茶會等活動,將靜態藝術轉化為動態體驗,使美學意蘊從視覺層面延伸至聽覺、嗅覺等多感官維度。這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還有力地促進了佛教文化與藝術的傳播與發展。

三、彰顯文化認同、文明對話、城市精神的時代意義

通過展示佛教藝術與吳門畫派、蘇作工藝的深度融合,藝術館揭示了佛教文化如何成為蘇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基因。這種呈現方式強化了市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展區內,藝術館將唐卡繪畫藝術中的蘇州元素與本地文物并置展示,構建起絲綢之路文明對話的空間場域,彰顯了蘇州在佛教東傳過程中的歷史地位。還有那些精美的雕刻作品,充分展現了古代工匠們的精湛技藝。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以及花紋細膩的石刻,讓人不禁由衷贊嘆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

收藏家薛水福介紹說,藝術館將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精神內核與蘇州“崇文、融和、創新、致遠”的城市精神相融合。如節假日舉辦的“非一般的市集”等活動‌,使佛教藝術走出殿堂,成為市民可觸摸的日常生活美學。

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恰如一座跨越千年的文化立交橋,既連接著過去與現在,又溝通著宗教與世俗。在這里,木雕的紋路里藏著歷代工匠的虔誠,經卷的墨香中沁著高僧大德的智慧,而名人禪畫作品所充滿的詩意與哲理,則反映著當代人的文化自信。這座藝術館最終告訴我們:真正的傳統從未遠離,它只是以更生動的姿態,等待著與每一顆追尋美與真理的心靈相遇。

四、蘊含藝術靈感、情感表達、交流互鑒的諸多啟示

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中豐富的佛教文化元素,如佛像造型、佛教故事、經文典籍等,為現代藝術創作提供了全新且豐富的題材。這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示:

藝術家們可以從這些元素中汲取靈感,創作出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作品;佛教文化中有眾多寓意深刻的故事和傳說,這些都可以成為現代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藝術家們可以對這些故事進行重新解讀和演繹,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館內藏品所體現的傳統藝術技法,如木雕、彩繪、石刻等,為現代藝術創作提供了寶貴的技術借鑒。藝術家們可以學習和運用這些傳統技法,結合現代材料和工具,創造出具有獨特質感和藝術效果的作品。

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所營造的寧靜、祥和的氛圍,啟示現代藝術創作注重情感的內斂與和諧的表達。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們渴望心靈的寧靜與慰藉,藝術家們可以通過作品營造出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獲得內心的平靜。收藏家薛水福居士告訴我們,近年來,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把館藏藝術品進行再創作,衍生鎮館之寶木雕彩繪十八羅漢坐像等,并申領了產品版權和注冊商標,打造民族品牌。讓大眾共享文化之美,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由此,我們突然意識到,蘇州佛教文化藝術館最打動人心的,不是它收藏了多少國寶級文物,而是它成功地將佛教藝術從宗教的專屬領域中解放出來,讓它成為所有人都可以欣賞、理解甚至參與創作的文化遺產。在這里,信仰成為藝術的靈感,藝術成為通向精神自由的路徑。這種雙重轉化,或許正是蘇州這座千年古城給予佛教藝術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陶建群,系資深媒體評論員、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首席研究員、人民論壇調研組組長) 

[責任編輯: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