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學思踐悟 > 正文

群眾路線的理論邏輯和實踐路徑

百年風雨百年輝煌,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為什么能夠不斷成功?為什么能夠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地總結了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以及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過去黨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黨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等一系列真理性認識和結論,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就是這一寶貴經驗的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    

一、群眾路線從本質上體現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人民群眾作為實踐主體,創造出豐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展現出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堅持群眾路線集中體現了堅信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標志,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我們才能把握并且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充分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匯聚集中民力民智,無往而不勝。

二、群眾路線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群眾路線不僅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群眾路線在方法論層面上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既是黨的領導方法,又是根本工作之方法。這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義,它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辯證觀。一切為了群眾,是指黨做任何事都是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指黨開展任何工作都以人民群眾作為依靠力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指黨要虛心傾聽老百姓的心里呼聲,反映廣大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正確地領導群眾。一言以蔽之,群眾路線的主題就是如何處理黨與人民彼此之間的關系,核心關鍵就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

三、群眾路線從根本上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

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這就從根本上規定和確立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都要依靠人民;人民群眾的意志、利益、智慧和力量是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無論何時何地,中國共產黨同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決不能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不能忘。

四、群眾路線是應對當前復雜形勢的銳利思想武器

新形勢下黨面臨著四種嚴峻的考驗——長期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可以說,這四種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更是嚴峻的。不僅如此,全黨還面臨著四種危險——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其中,精神懈怠、能力不足、消極腐敗的三種危險都與脫離群眾密切相關。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最可怕的、最大危險不是別的什么,而是遺忘了根本、遺忘了初心,是脫離了實際、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就會犯歷史性錯誤;脫離群眾,就會被群眾所拋棄;被群眾拋棄就會失去根基、血脈。人民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堅持群眾路線是凝聚黨心民心的重要舉措,是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武器和有力保證。當前國際風云變幻莫測,我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和挑戰。要臨危局謀先機,最重要的是要教導全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

五、必須永遠堅持群眾路線,始終守住人民的心

在人類社會歷史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作用。人民群眾始終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人。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始終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和執政理念。每一名中國共產黨員都必須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奮斗。

六、“四下基層”制度是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的有機統一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形成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是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的有機統一。1988年6月,習近平同志到寧德赴任,就一頭扎進了基層,以深入基層調研為起步,在接待來訪群眾的時候逐步建立、形成了“四下基層”的理念與機制——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四下基層”工作制度是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的有機統一。實踐證明,“四下基層”是來之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創新舉措。從“四下基層”的身體力行,到“不負人民”的錚錚誓言,再到“不忘初心”的鏗鏘實踐,充分彰顯了人民領袖熱愛人民的崇高風范。

【作者:周維功,哲學博士,寧德師范學院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哲學倫理學、鄉村全面振興研究】

[責任編輯: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