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好評中國·追光青年】青春力量點亮鄉村希望

好評中國·追光青年

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有這么一群青年黨員,他們不囿于都市繁華,不懼山高路遠,以赤子之心扎根基層,用青春的熱血與智慧,在各自的領域里默默奉獻,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力量。

稻田里的科技追光者

111

張騰

張騰是淳安縣汾口鎮“95后”新農人代表,曾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是淳安縣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杭州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退伍后他果斷放棄城市機遇,選擇“子承父業”,將種糧的理想深植于家鄉的土地。

“育種、催芽、插秧,每一步都是學問。”張騰從零學起,白天跟著父親下田實踐,夜晚鉆研技術資料。短短幾年,他從農業“小白”蛻變為技術能手,翻耕備種、植保飛防樣樣精通。父親欣慰地說:“如今他比我更敢闖!”這份“闖勁”,體現在張騰對科技的執著上。他用年輕人的思維,引進高速插秧機、智能烘干中心等設備,將傳統農耕升級為現代化生產。他還主動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水稻肥藥減施增效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兩壯兩高”“肥藥雙控”等水稻生態栽培技術,讓合作社水稻種植面積從600余畝提升至1300畝,畝均產量從1000斤左右提高到1400斤以上,年總產量超800噸。

但張騰的夢想不止于此,他一直希望,可以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自己學到的知識帶動老百姓增收。他積極與周邊農戶開展合作,探索“稻鱉共養”“稻鴨共養”等新型綜合種養模式,創建稻香公園鄉村旅游點,利用冬閑田種植小麥和油菜,大幅提升了農業綜合效益,為村民解決了50余個就業崗位。此外,張騰還在浙江省級農民田間學校進行授課,向周邊村民免費分享水稻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幫助村民提高農業生產技能。他說:“一人富不算富,鄉親們的笑臉才是豐收的意義。”如今,稻浪翻滾的農田里,科技與情懷交織出一曲鄉村振興的贊歌。

三尺講臺上的星光引路人

111

汪宇飛

清晨六點的冬日,寒風襲人,霧氣朦朧。身為淳安中學高三班主任的汪宇飛卻早已站在學校操場上等候學生。“日出東偏南,月落西偏北”,汪宇飛嘴里默念著,舉起手機朝著天空記錄下了第一縷陽光撒向校園的瞬間。

初登講臺時,汪宇飛在杭州學軍中學的學術節上深受震撼。展板上名師們的成就讓他暗下決心,立志要成為專家型教師。為此,他白天授課,夜晚研讀地理期刊,周末奔波于學術會議,甚至將課堂搬到山野田間。短短三年,他主持的課例《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接連斬獲教育部“部級優課”,在全國地理課堂優質課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成為淳安縣地理學科的領軍人物。

榮譽背后,是汪宇飛對教育的赤誠和對地理的熱愛。他給每位分班學生手寫告別信,用真心換得學生以誠相待。他打造的“輕負高質”課堂,讓唐子儀、趙青等學子圓夢清北,更讓無數學生找到人生方向。“教育者的光,在于點燃更多青年心中的火種。”他說。

鄉村振興路上的聚光者

555

楊璐珽

下姜村的石板路上,游客絡繹不絕,民宿飄香,笑聲回蕩在山谷。這幅“綠富美”的畫卷背后,離不開“95后”村干部楊璐珽的耕耘。

作為土生土長的下姜人,楊璐珽親歷了家鄉從“窮山溝”到“網紅村”的蝶變,也讓他深刻認識到“鄉村大有可為”。大學畢業后,他毅然而然地辭去了杭州的工作,并響應淳安縣委縣政府“一村一名大學生”政策,回鄉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回村后,他勇于擔當,用實干彰顯青春的力量。老年食堂環境堪憂,他積極協調,推動養老“樂享中心”落地;游客多了后村里停車難,他協同村兩委開發智慧停車小程序,用數字化技術讓村莊煥發現代生機……

2023年,當選團十九大代表的他更感責任重大。如何在新的起點上發揮青年力量助力鄉村發展?他常常在思考這個問題。只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來,鄉村的活力才會越來越足,于是他開始“牽線搭橋”,陸續吸引了20多名青年返鄉創業,石頭畫坊、陶藝工坊、水上樂園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涌現。“鄉村因青年而興!”楊璐珽愈發感覺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張騰的稻田、汪宇飛的講臺、楊璐珽的村莊——三個不同的舞臺,詮釋著同一份信念:青年之光是時代最亮的底色。他們用科技賦能農業,以知識啟迪未來,憑實干振興鄉村,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篇章。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只要心懷熱愛、腳踩泥土、仰望星空,每個人都能成為“追光者”。他們的故事,是新時代青年的縮影,更是鄉村振興與民族復興的希望之火。光在腳下,路在前方,追光青年,永遠在路上!(作者:洪夢君)

[責任編輯: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