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黨政干部談治理> 正文

雷海潮:進一步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改革 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扎實健康根基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進一步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改革 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扎實健康根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衛生健康領域改革作出全面系統的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進一步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改革,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領域歷史性變革,深刻理解衛生健康工作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和全局性作用,以只爭朝夕的斗爭精神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健康中國的目標,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持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扎實健康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礎增強了信心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基層一線考察調研衛生健康工作,多次主持會議聽取醫改進展情況匯報、審定醫改重大政策措施。2015年,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重大決策;2016年,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并對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9年,簽署主席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于2020年6月1日施行。這些都為深化醫改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衛生健康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堅持預防為主,一大批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發病率持續下降,艾滋病疫情總體繼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結核病死亡率降至發達國家水平;5歲以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控制在1%以下;2020年全國消除瘧疾目標如期實現,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疾病防控成果;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等四類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從2015年的18.5%降至2023年的15.0%。

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持續開展組團式援疆援藏,建設13個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開展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支持超過1200多家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全面推進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百千萬工程”,歷史性將大學生鄉村醫生納入編制管理。全面取消藥品、醫藥耗材加成,推廣福建三明等地醫改經驗,統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藥品耗材集采、醫保支付方式和薪酬制度等改革,推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推進實施。截至2023年底,92%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超過82%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了“優質服務基層行”能力標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占比保持在50%以上,2023年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能力比2012年提升近四成,互聯網診療服務量超過1億人次。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扶貧和新冠疫情防控創造彪炳史冊的人間偉績。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以縣級醫院能力建設、“縣鄉一體、鄉村一體”機制建設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為主攻方向,累計派出11.8萬人次醫務人員開展對口幫扶,歷史性消除貧困地區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的目標,累計分類救治2000多萬貧困患者,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戶成功脫貧,為創造人類減貧史上奇跡作出貢獻。目前聚焦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縣,持續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因時因勢優化調整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14億多人民同心協力,1500萬醫務工作者頑強拼搏、周全服務,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在一些國家人均預期壽命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取得了逐年上升的罕見成就,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從總體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躍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這些成就,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取得的,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黨對衛生健康領域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兩個確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本,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進一步推進衛生健康領域改革最關鍵、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認識做好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意義,注重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施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會《決定》進一步指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表明我們黨對健康問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目標,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健康目標,在公共政策制定實施中向健康傾斜,在財政投入上保障健康需求。要大力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中國行動,持續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大力促進社會共治、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動員行業、社區、單位和個人力量,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推動防治關口前移,加強早篩早診早治,鼓勵引導每個醫務人員都積極參與健康宣教,讓更多健康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公眾掌握更多健康技能。

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更加突出系統集成。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加強地方黨委、政府領導,持續推進各省份由一位領導分管“三醫”工作,進一步健全統一高效的“三醫”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機制,增強醫療、醫保、醫藥改革的步調協同。深化醫教協同,按需培養,提升質量,穩步擴大農村定向醫學生招生規模。切實落實好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大力弘揚抗擊非典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進一步提振全系統干事創業服務的精氣神。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推出一批生育支持政策,支持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模式發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3歲以下幼兒,堅持公益性、適應多元需求,多渠道擴充普惠育幼服務供給。持續提升基本生育和兒童醫療公共服務水平,減少非意愿妊娠和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優化產科關愛服務,積極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要深化醫養結合,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高婦幼和老年健康服務水平,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建設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重要標志就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顯著改善,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既要往有利于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促進均衡發展的方向前進,助力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要求,持續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快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基本醫療服務均質化和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區域均衡化的目標。

從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可感可及出發推進改革,以基層為重點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著力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聚焦醫療資源薄弱地區和群眾就醫需求大、外轉率高的重點疾病專科,積極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國家和省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落實帶動區域醫療服務水平整體提升等功能定位,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向中西部、東北地區、省域內人口較多城市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積極融入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循序漸進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技術和管理幫扶、政策協同,以及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全面推進城市醫療衛生資源持續支持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干部給予醫療、藥學、護理、管理等常年駐守指導,優服務、升能力、促管理。全面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重點是實現人員和服務下沉,確保建制機構全覆蓋、服務全覆蓋,推動落實大學生鄉村醫生納入編制管理、村衛生室動態納入醫保定點等工作,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點,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藥并用,加強中醫專科能力建設,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實施“新時代神農嘗百草”工程,豐富中醫藥救治手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改革,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推動落實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逐步化解公立醫院長期債務。加強公立醫院編制動態調整,重點向專業技術人員傾斜,使有資質、有能力的衛生健康服務人員能夠得到編制保障。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定期評估、動態調整診查、手術、病理、兒科、麻醉、感染、中醫、急救、重癥、精神、護理等醫療服務價格,保持一定增量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并為增量改革留出空間。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政策(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優化薪酬結構,提高醫務人員固定收入占比,推動不同醫療機構、不同科室、不同崗位薪酬更加合理。引導規范民營醫院發展,推進與商業保險相銜接,實現與公立醫院互補發展。創新行業綜合監管手段,深化全行業黨紀、法治教育及人文教育,加強穿透式監管和智慧監管,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安全、保證不損害群眾利益、保證不損害醫保資金安全。

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實現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推進衛生健康領域改革,必須把維護國家安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圍繞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嚴密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風險隱患,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時刻防范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風險,堅持預防為主,深入總結抗擊新冠疫情經驗,落實好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四方責任,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社會共治,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升傳染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治等能力。積極推進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人員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既懂臨床又懂預防還懂管理的交叉復合型人才,為應對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做好對策和能力準備。

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健全衛生健康領域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系,推進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實現緊急醫學救援隊伍省級全覆蓋,加強應急處突演練訓練,確保第一時間派出足夠數量能力過硬的救治資源和救援力量。加強醫療機構安全防范能力建設,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健全多部門協作機制,完善安全生產風險動態排查整治和責任倒查機制,切實清除安全生產監管盲區,突出行業特點做好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健全醫療糾紛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醫療投訴管理和糾紛排查,完善矛盾綜合治理機制,加強醫療機構安全防范能力建設,強化警醫聯動和應急處突演練。把精神衛生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作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予以推進,全面加強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發揮基層社區、部門協同作用,加強信息共享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構建支持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發揮行業管醫藥科技創新優勢,聚焦影響群眾生命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防治關鍵問題、關鍵技術,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國基層適宜技術,促進醫工結合,發揮我國制度體制、超大規模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市場的優勢,促進研產用貫通發展,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更多工具和手段。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推動醫療領域有序擴大開放,充分發揮援外醫療隊服務外交大局等作用,推進“光明行”“愛心行”“微笑行”“重點專科中心”等“小而美”民生項目,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推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原標題:進一步深化衛生健康領域改革  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扎實健康根基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