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需要一個能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發展、用心創新的社會環境。良好的政策環境、營商環境、法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是企業家精神發展的必要條件。優化企業家精神成長環境,培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多層次多形態的企業家精神,要著重建立完善六種機制:多樣-協同機制、容錯-糾錯機制、激勵-規范機制、信任-監管機制、先富-共富機制、共創-共治機制。
關鍵詞:企業家精神 社會環境 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調查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1]。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來承擔重任。然而,全球局勢風云變幻、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一些企業家的創業創新熱情受到影響,企業家隊伍的成長也面臨新的困難與挑戰。在此背景下,企業家精神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時,要激發企業家精神也需要克服更大的困難,需要采取更加系統、更加有效的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企業家群體和企業家精神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他就特別提及了企業家精神,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而“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2]。此后,他在多個場合強調,企業家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是全社會的表率和楷模。
對于如何有效激發企業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也有深刻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就要“營造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濃厚社會氛圍”[3]。由此可見,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一個能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發展、用心創新的社會環境。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課題組的調查表明,企業家普遍認為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和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因此,煥發企業家精神不僅僅要靠企業家群體自身的奮斗和拼搏,更依賴于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和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健全。只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才能讓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恒心辦恒業”。
培養、弘揚企業家精神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
中國現代企業家精神歷經百年,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立志“實業救國”的清末實業家張謇等人。但是,在當時的封建體制等因素的制約下,企業家精神難以健康生長。改革開放為中國企業家精神的新生和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良好的條件,企業家的創業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表明,中國的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4]。同時,多位國際知名人士都高度認可中國的企業家精神: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費爾普斯認為,“中國有強大的企業家創新精神”[5],前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桑切斯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國家之一”。[6]
在倡導弘揚企業家精神的過程中,社會各界都認識到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需要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明確強調要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指出要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全面貫徹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用務實舉措穩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引導民營經濟人士弘揚企業家精神。中央的一系列政策,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企業家成長環境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健康的社會環境對于培育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改革開放為企業家精神的生長和發展提供了長期的有利環境。改革開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它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也為企業家精神的生長提供了長期的有利環境。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為企業家精神的生長和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舞臺。
改革開放使得企業家精神得到了更好的認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逐步放開了市場,允許和鼓勵個人創業,企業家精神得到了更全面的認可和尊重。這種認可和尊重,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家精神的生長和發展。企業家調查系統2012年有關推動經濟發展要素作用的調查顯示,企業家認為“改革開放”是過去30年對經濟發展作用最大的原因,其次才是經濟發展各種要素的投入,包括“資本投入”“自然資源利用”以及“勞動力投入”。
改革開放為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提供了更好的機會。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教育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培養了大量的企業家和創新人才。同時,開放的市場和國際化的環境,為企業家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這些機會和挑戰,不斷激勵著企業家精神的生長和發展。
其次,良好的政策環境、營商環境、法治環境是企業家精神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家調查系統2022年的調查發現,誠信環境、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公平公正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都對于企業家精神的有效發揮影響很大。調查中企業家們認為,近年來政府在優化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企業家們期待政府部門進一步深化改革,持續優化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中介等服務主體管理制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完善法治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真正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業家在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中領導企業走出“利潤短視”,以高質量可持續路徑培養核心競爭力。
調查同時發現,近年來企業家對企業創新環境優化的評價有待提高,創新投入及潛力、創新戰略及效果等方面也有所波動。這表明企業創新仍存在諸多問題、風險與挑戰,包括:創新人才不足嚴重制約企業創新;短期行為導向和創新環境約束是抑制企業創新的最主要因素;企業創新面臨的主要風險是過度創新及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等;不同企業創新投入的意愿進一步分化,亟需加強組織能力建設以提升企業創新潛力等。
第三,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也是企業家精神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良好的文化環境和社會心態對于企業家精神的發展非常重要,它能夠引導企業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使其更好地發揮其創新和創業的能力。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課題組的調查發現,相當多的企業家感受到社會上不少人“對企業家存在誤解”“對企業家有一種仇富心理”,表明不少企業家仍然存在明顯的角色焦慮。與此同時,50.5%的企業家表示“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仍愿意做企業家”,體現了企業家群體對職業角色的堅守和熱愛。在強化使命感、責任感的同時,企業家也迫切期望全社會重視和肯定企業家的價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和企業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培養、弘揚企業家精神的理念指引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創業創新的精神資源,也是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具有創新、開拓、變革等特點的精神財富,需要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優化社會環境,對于夯實企業家精神的根基、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需要和諧共生的發展觀。企業家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7]。只有構建企業家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才能真正兼顧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的利益與社會各方的利益,形成共生共贏的合力,實現中國企業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要貫徹和諧共生的發展觀,一方面要引導全社會認可和尊重企業家的貢獻和價值,加強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保護和培養,另一方面要健全機制,引導企業家注重社會責任,注重合作創新和共同發展。
第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需要協調發展和長期主義的發展觀。值得注意的是,各種不顧長遠發展的短期行為不僅有悖于科學的發展觀,而且對企業家精神傷害極大。2022年的企業家調查中,對于“企業家覺得最難以應對的挑戰”,有27.8%的企業家選擇了“社會上短期行為較多,影響長期做實業的積極性”。
要落實協調發展和長期發展的發展觀,需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尤其是要建設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避免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不公平影響。同時,應該將協調、可持續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區域經濟和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實行長期主義,改變短期導向的行為,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將資源分配到有利于長遠發展的方向上,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推動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第三,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需要統籌兼顧的建設觀。黨政部門需要統籌兼顧各方面的因素來建設培養企業家精神的社會生態環境,要深入一線,及時了解新情況新問題,聽取和結合企業家、普通群眾等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實際、符合群眾意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要求落到實處,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家成長,不能成為掛在嘴邊的口號。”[8]“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市場公平的維護者,要更多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要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恒心辦恒業,扎根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9]
第四,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需要強化法治的治理觀。誠信環境、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公平公正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對于企業家精神的有效發揮影響很大。法治環境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保障作用,是企業家高度重視的創業創新基礎。企業家調查系統2022年的調查發現,“不搞運動式、一刀切式執法”“營造公平環境”和“保持政策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等對政策法規公正、透明的呼吁超過三成。總體上,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提供更公平的經營環境、更明確的市場主體權益、更透明的信用機制和更高效的法治環境。
第五,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需要造福社會的民本觀。將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兼顧企業利潤和企業社會責任,利國利民。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明確提出了對企業家的五點希望: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這些殷切期望豐富和拓展了企業家精神的時代內涵,為新形勢下弘揚企業家精神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企業家調查系統的調查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以回報祖國、回饋社會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超越了個人和企業本位,企業家群體實現了從市場參與者向經濟和社會建設者的角色認知轉變,在價值創造的同時以“造福社會”為己任。
第六,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需要共商共建的合作觀。改革開放以來,不斷開放的國內外市場促使中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中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不斷深入。2016年中至今,在全球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世界經濟動蕩加劇,新一輪“逆全球化”浪潮襲來。與此同時,國際政治局勢也發生了改變。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格局尤其是供應鏈的調整也影響著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要應對國際市場的新挑戰,中國企業需要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打造國際競爭的新優勢。其中,優化國際交流合作的環境,積極參與全球共商共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優化企業家精神培育環境的機制和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為打造弘揚企業家精神的社會生態系統提供了指引,優化企業家精神成長環境,應從以下六種機制和相關措施入手。
以和諧共生的發展觀為指引,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多樣-協同機制”
生態多樣性強調不求整齊劃一,這一理念也可以應用于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中。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市場上存在種類繁多、水平不一的市場主體,相應地,中國企業家的來源和構成也非常豐富。在此背景下,現階段的中國企業家精神也必然呈現多層次多形態的特點。基于和諧共生的發展觀,企業家精神也應該是百花齊放,不能以單一的標準來要求,更不能脫離實際、以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企業家精神的生長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創新模式,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多樣-協同機制一方面尊重多樣性,另一方面倡導不同層級、不同類型市場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可以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環境,從而促進企業家精神的生長和發展。
基于對企業家調查系統課題組30年調查對象基本情況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家隊伍構成的變化非常明顯。企業家群體整體傾向年輕化,2022年44歲以下企業家接近四成;企業家文化程度明顯提高,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提高了近三成;專業背景更加豐富,經濟與管理類專業背景的企業家在增加。從企業的總體構成來看,調查樣本企業從早期的大中型企業為主到近年來的中小型企業為主。比如1993年的調查中,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37%、48.7%和14.3%,而2022年調查顯示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5.9%、19.6%和74.5%。企業經濟類型的分布也從國營企業為主轉向多種所有制共存的企業生態。調查發現,樣本中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比例從1993年的75%和25%,演變成2022年的3%和97%。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積蓄新動能。調查發現,樣本中高新技術企業的比例上升明顯,從2000年的15.4%提高到2022年的27.1%。
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快速發展進程中企業和企業家隊伍的多元化趨勢,面對如此多樣性的企業生態,只有落實多樣-協同機制,才能培養出大大小小健康發展的企業以及不同特點的企業家。
以協調發展和長期主義的發展觀為指引,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容錯-糾錯機制”
鼓勵探索和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在探索和創新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錯誤和失敗。容錯-糾錯機制一方面倡導寬容和包容,另一方面強調及時有效糾正錯誤,這種機制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員工敢于嘗試新的想法和創新模式,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避免損失和風險的擴大。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充分體現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促進企業長期協調發展的原則,其中明確指出:“培育尊重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的輿論環境。加強對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宣傳報道,凝聚崇尚創新創業正能量,增強企業家的榮譽感和社會價值感。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和時代氛圍,對民營經濟人士合法經營中出現的失誤失敗給予理解、寬容、幫助。建立部門協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以負面輿情為要挾進行勒索等行為,健全相關舉報機制,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以統籌兼顧的建設觀為指引,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激勵-規范機制”
企業家精神的健康成長,一方面需要得到有效的激勵,需要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規范,避免野蠻生長。
企業家調查系統1999年的調查數據就已經表明,“健全企業經營者激勵與約束制度”和“完善企業經營者選拔制度”,是大多數企業家對政府和社會的普遍期望。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企業家期待激勵與約束制度的改革繼續深化。《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中,有專門的條款來強調“完善落實激勵約束機制”,內容包括“強化已出臺政策的督促落實,重點推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產權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等政策落實落細,完善評估督導體系。建立健全民營經濟投訴維權平臺,完善投訴舉報保密制度、處理程序和督辦考核機制”。
以強化法治的治理觀為指引,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信任-監管機制”
信任和尊重是企業家精神生長的重要基礎。對于企業家來說,成為社會各界認可和信任的“自己人”、與政府部門以“親清”關系為基礎建立充分的信任非常重要。同時,對企業行為的依法依規監管也不可或缺,可以保證企業遵循法律和行業規范,維護社會的共同利益。
以《有限責任公司暫行管理條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暫行條例》為標志,我國從1992年開始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1993年底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一步加速了我國企業發展的進程。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課題組30年長期追蹤調查股份制改造、理順產權關系、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諸多方面,調查發現,隨著改革的深入,現代企業制度變革的主要任務不斷向更高層次上的制度創新轉變。
在2003年和2022年的調查中,都涉及了企業家對自身群體最喜歡/最不喜歡的特征選擇。從“最喜歡的優秀特征”來看,前三位均為“信守承諾”“守法經營”和“尊重員工”;從“最不喜歡的特征”來看,“不守信用”“違法經營”“偷稅漏稅”“自私自利”“不尊重下屬”都高居前列。這些數據都說明新時期的企業家群體更加注意誠信經營和合法經營,企業家群體參與社會治理、助推社會進步的意識也顯著提升。
以造福社會的民本觀為指引,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先富-共富機制”
企業家精神的生長需要兼顧個人、企業、社會和國家等多方利益。健全的先富-共富機制可以真正讓企業家做到“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實現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發展,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相關調查表明,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企業家們積極響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部署。企業家們意識到,新時代對企業家社會形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要更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弘揚企業家精神,以增強全社會對于企業家群體的認同感和價值肯定,營造全社會努力創業創新的文化氛圍。企業家調查系統2022年關于“近10年來,國家和社會對企業家群體的新期望、新要求”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選項選擇較高的有:“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確保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視環境保護”“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貢獻更多稅收”等。企業家對于企業自身經營相關的選項選擇較高的有:“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完善公司治理,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升國際化水平”等。關于“您做企業是為了什么”的歷年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家對自我職業目標內涵的理解不斷拓展、豐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希望通過做企業更好地幫助他人實現價值。隨著身份認知的轉型,企業家對使命的詮釋體現在超越個人與企業本位的責任承擔中,對于員工福利、環境治理、社會發展等問題表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度。2022年調查數據顯示,即使在近年來嚴峻的經營考驗之下,企業家參與慈善的意愿也比2018年明顯提高。
以共商共建的合作觀為指引,培養企業家精神需要“共創-共治機制”
新時代的企業管理和社會治理都需要企業與社會之間有更加豐富、更高水平的共創和共治。政府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政策支持,同時也需要聽取企業和社會的聲音,制定更加合理和公正的政策,在有效的共創-共治機制下,企業家精神可以獲得更強勁的動力和更廣闊的空間,不僅有利于企業發展,也有利于社會治理。
企業家調查系統的調查表明,企業家已經逐漸認識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企業家對體現個人價值的方式有更多層次的理解,除了社會地位、美好生活、家庭幸福等個人追求,企業家個人對于服務和回報社會、參政議政等價值追求也不斷提升,2022年相較于2007年上升了10多個百分點。
【本文作者為 彭泗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王 銳,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結語
2023年6月在天津舉行的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以“企業家精神:世界經濟驅動力”為主題,特別彰顯了企業家精神對于破解全球化發展難題的重要性。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布倫德在論壇總結發言中指出,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往往更容易在困難時期誕生,因為它們能夠為我們提供克服困難的解決方案。[10]這種觀點體現了企業家精神中敢于迎難而上、逆風飛揚的特征。但是,同樣重要的是,企業家是最稀缺的資源,企業家精神也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復雜困難的環境下,更加需要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構建有利于企業家精神健康成長的“綠水青山”,真正收獲企業家精神的“金山銀山”。
注釋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2]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govweb/xinwen/2014-11/09/content_2776634.htm,2014年11月9日更新。
[3]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央視網,http://news.cctv.com/2016/10/11/ARTI12e96dhav8BejdX0rgbA161011.shtml,2016年10月11日更新。
[4]WIPO:《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https://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23/article_0011.html,2023年9月27日更新。
[5]《諾獎得主:中國有強大的企業家創新精神》,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6/30/c_129102185.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16年06月30日更新。
[6]《桑切斯:企業家精神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31207/111317562371.shtml,2013年12月07日更新。
[7][8]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xinwen/2018-11/01/content_5336616.htm,2018年11月1日更新。
[9]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721/c64094-31792294.html,2020年07月21日更新。
[10]《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力量——寫在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閉幕之際》,《經濟日報》,2023年06月30日,第1版。
責編:董惠敏/美編: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