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經濟大家談 |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對促進共同富裕意義重大

經濟大家談

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陳宗勝;南開大學中國財富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楊希雷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題中之義,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是全體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是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作為改善收入分配的重中之重,并清晰地做出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這是黨和國家文件中首次明確提出“橄欖型分配格局”的改革目標;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將“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上升為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兩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階段目標,表明黨中央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明確,要“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2021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更加明確地提出,“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這實際上是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標志。在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有助于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共同富裕的基礎是“富裕”,而只有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才能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中等收入群體的增加能夠有效擴大消費需求,從而拉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數據顯示,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邊際消費傾向最高,且明顯高于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因此在收入穩定增長的前提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能夠釋放更大的消費潛力和后勁。更具體的分析發現,中等收入群體的服務型消費特征更為明顯,是教育、醫療、休閑、旅游等中高端商品需求和服務消費的主力軍,能夠極大地發揮社會消費潛力,拉動社會就業增長和經濟發展。其中,中等收入群體對教育培訓的需求更大,對教育的需求和消費同時也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更能夠推動全社會人力資本形成和增加,從而促進科技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根本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于改善我國收入分配格局

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在經濟“富裕”的基礎上全民“共同”享有富裕的成果,即多數人一起富裕起來,社會財富的增加可以惠及到大多數人群。其中,學界和政策研究界公認的良性社會分配格局“橄欖型”,就具有中間大、兩頭小的基本特點,即中等收入群體占大多數,貧困群體和高收入的富裕群體都占少數。這就是大多數人共享發展成果的分配格局。中國目前的分配格局距離橄欖型的要求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應更加注重將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提升到中等收入水平,從而有效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對于改善我國收入分配格局起到直接推動作用,進而逐步靠近典型的橄欖型分配格局,以至最終加快轉變為理想的橄欖型格局。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于社會穩定

中等收入群體通常有穩定豐裕的收入基礎和較高社會地位,有相對公平的發展機會,生活比較安定,往往一定意義上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代表,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所以,當大多數社會成員進入社會中間層而形成橄欖型格局社會,即表明經濟發展過程進入可持續狀態,社會秩序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從而能夠為扎實推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一個經濟體從低收入階段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再到高收入階段的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中等收入群體的逐步擴大,能夠有效減緩因利益格局調整、價值觀念變化帶來的一些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有助于社會穩定。簡言之,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增加,意味著貧困群體將逐步占少數,群體間收入差距逐漸縮小,最終實現社會經濟公平發展。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