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獨家連線 > 正文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

編者按: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是每一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首要的政治任務和重大學習課題。為全面深入地理解十九大報告,人民論壇網特邀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從經濟層面解讀十九大報告。

微信圖片_20171021150847

現代化經濟體系蘊含豐富

人民論壇記者: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概念,在我們黨的報告中屬首次出現。請您具體談談什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及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胡敏:十九大報告提出,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圍繞這個目標,提出要在經濟層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現代化強國的經濟支撐就在于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是發展、協調、開放、包容的經濟體系,是高質量的經濟體系,是區域平衡發展的經濟體系,包括產業的現代化、經濟結構的現代化、區域布局的現代化。十九大報告在第五部分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其內涵、目標、原則、支撐基礎等方面給出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學習十九大報告,學習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原則方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原則,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調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質量方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使經濟發展質量不斷邁上更高的臺階。這是它的第一層內涵,也是一個目標。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實現經濟發展的三大變革,包括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第二,產業方面,我們要構筑一個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產業基礎,就是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四位一體”產業體系。

第三,體制方面,現代化經濟體系必然要有很好的經濟體制基礎。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現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具體來講就是構建“三有”:市場機制要有效,微觀主體要有活力,宏觀調控要有度。

由此可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有動力的支撐、產業的支撐和體制的支撐。這三大支撐,構筑起面向現代化經濟強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多方發力

人民論壇記者:在實踐層面,您認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主要著力點在哪里?

胡敏:十九大報告就如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著力點。第一,進入“十三五”時期我們一直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一個主線,也是整個“十三五”時期的主線。如何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中國現在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有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在制造業方面,整個社會生產力已經越來越強。但我們現在僅僅是一個制造業大國,還不是一個制造業強國。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不僅僅是創新,還要大力發展先進的制造業,使傳統的制造業走向一個全產業鏈的中高端水平。制造業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需要從快速的數量性擴張走向高質量的階段。

另外,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要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的活力。同時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會營造精益求精的社會風尚,這樣我們既有優秀企業家,又有技術,還有專業的勞動大軍,推動中國制造業從數量大國走向質量大國,進而成為制造業強國。

第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以創新引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利用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比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傳統的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同時我們的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全產業鏈水平,需按照國際標準水平來發展先進的服務業,這是實體經濟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二個層面。也就是要為實體經濟、制造業的發展不斷地轉型升級,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比如說我們的高鐵、高速公路、航空發展非常快。但我們不僅僅要讓看得見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強,看不見的基礎設施,信息、網絡也要越來越強。“十三五”規劃已提出我們要成為一個網絡強國,讓看不見的基礎設施和看得見的基礎設施共同發展,為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降低成本,提高發展質量,提高人民生活的便利程度,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第三,十九大報告中另外一個重要的亮點,就是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當前中國,除打造制造業強國之外,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農村的現代化。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只側重講農業現代化,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現代化放在了優先位置。不僅農業現代化,農村也要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盡管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但還有六七億農民在農村,所以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一個重中之重。在社會生產力已經顯著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提高的大前提下,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提出振興鄉村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著力點。

第四,進一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我國幅員遼闊,東中西、南中北之間生產力發展也不平衡,各個地方各有特點。所以需要共同發展,包括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地區,還有沿海開放地區,要形成一個區域協調發展的總格局。那么從城市層面來看,我們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另外我們要建設海洋強國,還要形成一個更開放、互動的區域發展。這也呼應了新發展理念中的協調發展。

除此之外,十九大報告還提出我們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包括八個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就是圍繞“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形成一個協調發展的經濟體制。比如說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再比如說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形成一個有效、有度的宏觀調控體系。當然,改革之外,還要開放。站在新時代,站在中國已經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形成一個更加開放的新格局。

(人民論壇記者翟羽佳采訪整理)

[責任編輯:趙光菊]